第183章 有一腿(2/2)
赵坤虽然是从大陆来的,但导演嘛,总是避免不了的。
只不过据说丽姐和红姐既是同学又是闺蜜,想想都觉得刺激,还是咱们坤导会玩儿。
稍事休息之后,便开始第二个镜头的拍摄。
这个镜头讲的是两人爱爱过后,盖丽向他述说著家里的烦心事,但他压根没听进去,楼搂亲亲,捨不得放她走。
这两个镜头主要就是为了展示两人这种单纯的rt关係,一个迷恋对方的身体,另一个则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压力,但终究是走不到一起的。
彻底放下心理包袱的赵坤在拍摄这个镜头时,丝毫没有之前的僵硬和生涩,
表现的得心应手,和盖丽配合相当默契,仅仅拍了两遍就过了。
十月中,《饮食男女》的拍摄渐入佳境,赵坤也不再像刚开机那会儿没日没夜的赶拍磨合,基本上白天的戏上午十点开工,傍晚六点收工。如果遇上夜戏,
那么一般都会到下午三四点才开工,拍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收工。
另外他有意將剧组分为两组,让管琥和赵晓丁带著部分北电的实习学生去扫街,拍摄一些用於剪辑过渡的街景和空镜头。
前面说过,赵坤上辈子喜欢找香港的幕后团队合作,主要是因为这些香港的幕后团队业务能力突出。
这么说吧,2010年代以后,能够到內地来找饭辙的香港幕后团队往往是业务能力最顶尖的那种。
就好比导演一样,能够在內地执导电影就这么寥寥数位。
说白了,这是市场所决定的。
当然如果你请香港的幕后团队,价格肯定要比內地的团队高的多。但具体到电影製作成本来说,其实也是微乎其微的。
这么说吧,后世那些院线大片,动不动就是投资数亿,乃至十数亿,就连《云上法官》这种投资也要高达1.5亿。
其实这部分投资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都是宣传和发行的费用。剩下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如果你要用大明星的话,演员的片酬是一个大头,最重要的是还有导演费用。
还是那句话,投资一部电影,並不是说剧本写的有多好,在导演中心制的环境里,投资方投资的就是导演这个人。
所以製作费用中很大的一块其实就是导演的收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经过测算,这部电影的製作总成本是两个亿,可能电影还没开拍呢,导演就把其中的几千万,甚至是一个亿就已经揣兜里了,剩下才会用於拍摄。
投资方也不会管,他只要你把这部电影保质保量拍出来就行。
后世那种导演为了拍电影倾家荡產,还各种借钱之类的各种卖惨,大部分都是宣传策略。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小成本的文艺片中,但大製作的院线商业大片绝无可能。
顶多就是导演为了精益求精,寧愿自己少挣一点,才有可能。
所谓自掏腰包,绝无可能。
除非是投资方中途撤资,你又想把电影拍出来,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投资人,才会自掏腰包啥的。
扯的有些远了。
就是赵坤上辈子时常会听到香港的幕后团队每每聊起回归前十年,香港社会的种种乱象。
最突出的就是黑涩会泛滥,拿枪逼著拍戏,片场捣乱,收保护费等等。
但《饮食男女》自从开机以来,却没有受到过任何的骚扰,更別说收保护费了。倒是在沙田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无所事事的混混,但他们也不会主动过来找麻烦。
赵坤一开始还以为是那些香港人言过其实了,后来才得知,这一切都源自於后面站在赵家,这部电影的投资人是赵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