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期盼(2/2)
“早就听说了,现在后期做的怎么样了?”
“剪辑已经差不多了,就差配乐,不过也快了,月底之前应该能完成。”赵坤道。
“《穆稜河畔》是受邀参赛,应该不会影响《饮食男女》的参展。再说你本就是参展不是参赛,组委会方面应该是欢迎的。如果你不放心的话,我帮你打声招呼。”
赵坤等的就是这句话,连忙道:“谢谢大姐,让您费心了。”
於大姐笑道:“我看过《穆稜河畔》,水准相当高,《饮食男女》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你不去柏林参展,那可是柏林的损失,我有必要提醒一下主办方。”
说著,她又话锋一转道:“难道你就没想著投坎城或者威尼斯呢?”
“瞎,我这是香港片子,那边人生地不熟的。再说了就算我想投坎城和威尼斯,也没有像您这样的引见人呀。”赵坤摇摇头道。
於大姐却笑眯眯地瞅著他道:“要是你的《穆稜河畔》这次在柏林拿奖呢,
到时候恐怕就算没有引见人,坎城和威尼斯都会主动向你发出邀请。”
“获奖?”
赵坤不禁道:“上次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长片我可不敢想,再说不是还有田壮导演的《大太监》和吴子牛导演的《大磨坊》么。”
按照惯例,同一国家虽然可以入围多部电影,但有分量的奖项一般只能选择其中一部,这也算是具有欧洲特色的分猪肉吧。
於大姐却摇摇头道:“小吴的《大磨坊》我看悬,至于田壮的《大太监》
么·——哼!”
虽然於大姐没有做出点评,但赵坤瞭然。
虽说田壮后来接了郑老师的班,一度出任北电导演系的主任,但赵坤依据上辈子的经验以及看过他导演的作品,始终认为作为北电78级的带头大哥,田壮的导演水平名气大於才华。
甚至觉得他作为演员的才华要高於当导演的才华。
父亲是北影厂第一任老厂长,母亲是儿影厂首任厂长,如今更是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电视剧中心的主席。
田壮是第五代中第一个独立执导,並第一个出名的导演。
他的作品说好听点可能是充满了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每一部作品都蕴含了强大的力量和深刻的思考。
说的不好听就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艺术风格过於前卫,偏执於挑战权威和现实,以所谓的“清醒者”自居等等。
於大姐虽然没有接续往下说,但看看赵坤道:“其实从我內心来讲,这次更多的还是看好你的这部电影。”
从88年开始,每一届柏林电影节虽然都有中国电影获奖的身影,只是从88年张一谋《红高粱》的最佳影片金熊奖,到去年吴子牛《晚钟》的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再今年年初谢飞《本命年》的个人艺术贡献银熊奖。
好像获得奖项的分量一年不如一年。
作为选片人,於大姐希望这一届的柏林电影节继续有中国电影获奖的同时,
更希望能够拿到一个有分量的奖项。
面对於大姐殷切的目光,赵坤很是受宠若惊,心中也隱隱生起了期盼。要是真的能够拿奖的话,不光能够刷逼格,片子也不愁卖啊!
而且这次更有香港组团参展,要是自己能够站在柏林电影节的领奖台,同时也意味未来能够在香港电影圈打响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