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实力的体现(2/2)
另外这个小段落通过以二胡和扬琴为主的中国乐器的配乐,使得这组镜头极富中国韵味。
当然,好的电影要讲究节奏张弛有度,大量的特写镜头剪辑和大量的信息输入难免让观眾感到疲惫,赵坤这时在下一组做菜镜头中插入了一组外景镜头,给观眾一个喘息。
镜头切到后院,全景长镜头,当谷峰入画换鞋时,音乐停止。
这个镜头当初反覆拍了好几遍,就是拍谷峰走向鸡笼时那张愜意放鬆的走路姿势,以便进一步塑造人物的性格。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灯光的设置,模擬阳光洒向小院,人物有光,画面的层次感才会更加突出。
这是王家卫惯用的手法,如今已然被赵坤“借鑑”了。
鸡笼前景拍摄,当谷峰走过来时,镜头下摇,由全景变成了近景,隨著视线左摇,看到鸡。
这个小段落只用了两个镜头,二十秒钟出头,谷峰从出门到蹲下看鸡的每一个动作都呈现在观眾眼前,且以全景展现。
此时的节奏在这里进入一个相对舒缓的时间,让观眾从大量密集的信息中暂时得以释放。
下一个镜头直接拎著鸡进屋,省去了抓鸡的过程,绝对是大师级的留白。
视觉上,扑腾的鸡再次把画面带入了一个动作主导的紧凑节奏中,与、听觉上,鸡的扑腾声先声夺人,把观眾瞬间带入到厨房的快节奏中。
节奏紧一松一紧。
镜头下摇变焦,看到了案板上是牛蛙。
在鸡从惨叫声中,谷峰揭开蒸盖,镜头下摇,端肉,跟摇,音乐起。
第三段做菜的小段落开始,由方才上个段落的蒸肉开始。
这一段的剪辑较之上一段舒缓了不少,主要依靠碗、盘、锅、蒸笼等圆形形状为剪辑点。
跟著音乐的节拍,倒汁,跟摇到摆盘,锅里的酱汁翻炒,跟摇浇汁—
从蒸笼取出蒸肉,到入锅翻炒,到下盘,一个镜头,一气呵成,圆形始终占据著画面中心。
这一段摇镜头的运用炫得飞起,令人目不暇接,同样是王家卫的风格,可惜此时的小王还未成就自己的风格,很自然地便贴上了赵坤的標籤。
镜头切换到满架的刀具,刀工是中国厨艺的基本功,满架的刀具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谷峰的大厨身份,这个画面配合音乐和谷峰剁肉的声音,极为契合。
而且谷峰在剁肉时那种轻鬆得意的神情,同样是在塑造人物。
这一段音乐一直延续到电话铃声响起,中景切近景,谷峰接电话,第一次有台词,
在电话中,他十分耐心地教对面的人如何做鱼,电话结尾,他拋出一句话:
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
完成剧情建置,他有一件事要说,为后面的高潮戏埋下伏笔。
至此,做菜的场景告一段落,之后便是朱家三个女儿各自登场的场景不得不说,这个开场的剧作、剪辑和场面调度,堪称教科书级別的,同时也是赵坤炫技的集大成者,不光学生看傻了,就连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嘆为观止。
看向赵坤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
再说一遍,大家都是懂行的,甚至是中国最懂电影的一批人。
看著眼前的画面,再回想一下人家当初斩获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的金熊奖绝非偶然,那是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