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岔路(1/2)
第273章 岔路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歷史最悠久,早在1932年就成立了。
夏纳次之,1946年二战刚结束,法国的那帮子电影人就坐不住了,咋咋呼呼地举办了第一届坎城电影节。
而华语电影第一次亮相夏纳却是在十三年后,湾湾导演田琛执导的《荡妇和圣女》入围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第二年,香港导演李翰祥携《倩女幽魂》再度入围坎城主竞赛单元,至此李翰祥成了夏纳的常客。
1962年的《杨贵妃》和1963年的《武则天》都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可惜都没有泛起什么水,更多的只是参与。
直到1975年,香港导演胡金銓执导的《侠女》再次入围,並最终拿到了技术大奖。
反观內地电影第一次亮相坎城是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製片厂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入围了非竞赛单元。
第二年又有《马路天使》和《苦恼人的笑》入围非竞赛单元。
直到83年岑范导演的《阿q正传》代表內地电影第一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再以后就是88年陈大导的《孩子王》入围主竞赛单元,最后拿了个“金闹钟奖”。
至此中国电影人就再也没有缺席过夏纳红毯。
90年张一谋的《菊豆》入围,儘管只拿了一个相当於鼓励奖性质的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別奖,却是中国內地电影第一次在坎城获奖。
今年陈大导的《边走边唱》再度入围夏纳,陈大导曙满志,一方面要一雪当年“金闹钟奖”的耻辱,另一方面还要和张一谋別別苗头。
他去年不是拿了个鼓励奖嘛,今年无论如何要超过他。
不过就是自己当年手底下一个摄影师,侥倖拿了金熊奖,还了得了?
这也是为什么陈大导一直对柏林很排斥,非要来夏纳的原因。
夏纳方面自然非常乐意接受陈大导这种既有才华,又对坎城怀有真爱的青年才俊,而且礼遇有加。
多说一句,91年陈大导还未满四十,还够得上评选“十大青年”的標准。
陈大导这次特意携夫人洪女士一起来参加本届电影节。
大凡国际电影节,都十分讲究多元化,尤其占有最大人口基数的华语电影更不能忽视,前有李翰祥,而隨著內地改开,更多的华语电影走向国际,坎城显然相中了陈大导作为新一代华语电影的代表。
为了表示重视,组办方在开幕式当天,盛情接待,在之后的晚宴上,陈大导意气风发,手持酒杯,傲慢地指指点点,殊不知身边人早就烦透了他的这副做派。
於是乎前不久坐上豪华的加长林肯车时,陈大导的那句“二妞啊,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上等人了。”种下的不满,在这一刻终於爆发了。
“平时一口一个梦想,一口一个文艺。现在看你,就像是个暴发户!这样的人將来可能是我孩子的爸爸吗?”
洪女士扔下这句话后,便和陈大导提出了离婚,
甚至不顾陈大导的苦苦挽留,连《边走边唱》的首映礼都不想参加,提前返回美国。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汤太徐风带著她的助理乘坐的航班缓缓地在法国尼斯机场降落。
电影节期间,夏纳小城不光房价高昂,且一房难求。这对於真正的有钱人来说,並不是多大的问题。
助理早早就订好了离参赛的中国电影代表团下榻酒店很近的五星级宾馆的豪华套房,
而且宾馆还有接机服务。
抵达宾馆已是深夜,因为时差,且满怀心事的徐风並没有睡好,以至於第二天起床神情颇为憔悴,只能用浓浓的妆容来掩饰。
“汤太,凯哥导演的《边走边唱》明天上午首映,新闻发布会安排在今天下午三点。”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什么事情手机上一查就能一目了然。助理一大早就去收集了电影节有关陈大导入围电影的日程,並且还跑去中国电影代表团下榻的酒店,试图和陈大导进行接洽。
可惜不巧,没遇上陈大导本人,却也听说了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