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合拍片(1/2)
第288章 合拍片
中午十二点,在经歷了三个半小时的飞行,飞机终於飞临京城上空。
“赵先生,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请您系好安全带。”
一路上都在呼呼大睡的赵坤被空姐叫醒。
“哦,谢谢!”
赵坤连忙坐起来,將盖著的毯子交给空姐,收起椅子,系好安全带。
今天天气不错,透过窗能够清晰地看到西山、燕山和京城城区。
这次小霍给他订的是直飞京城航班,而且还是头等舱。好岁也是身家过千方的大导演得要讲究排面。
儘管头等舱机票比普通经济舱贵三倍都不止,但赵坤还是觉得物有所值,至少能给他一个非常好的休息环境,而且还能先下飞机,走贵宾通道,省去了等候的时间。
记得上辈子小时候经常能够在类似一些《知音》这种杂誌上看到什么李黄瓜戴两百块的西铁城手錶,出行坐经济舱这种小文章,把身家千亿的大富豪描绘成艰苦朴素的形象。
后来才知道这些不过都是扯淡,就算李黄瓜戴两百块的西铁城手錶,但你知道他收藏的价值几十方乃至几百方的瑞士手錶有多少吗?
至於坐经济舱,那就更可笑了,人家老早就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
私人飞机对赵坤来说目標太遥远,但头等舱还是能够享受的。
至於说之前他每次都要辗转到上海乘坐航班飞香港是源自於那时京城没有直飞香港的航班,需要转机,忒麻烦!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香港的国泰航空曾开启过香港到京城的直飞航班,但因为效益太差而停飞。如今国泰航空將经营权转让给了港龙航空,这条直飞航线如今刚开通不久。
这次只有他一个人提前飞回京城,陈虹、盖丽,包括其他人要参加完杀青宴,处理完收尾事宜,然后才会携带看《黑色通缉令》的胶片,返回京城。
虽说后期在香港也能做,但无论是胶片的洗印还是拷贝的製作,內地要比香港便宜不少。省下来的费用足够乘坐头等舱往返京城和香港几十次了。
话说梦工厂、兴隆影业和汤臣影业的合作事宜已达成,汤臣影业投资一千五百万,兴隆影业投资五百万,梦工厂的份额则是九百万,以保证汤臣的控股地位。
梦工厂的九百万中还包括赵坤的编剧费用、导演费用以及所需胶片的费用,
实际出资也就五百万左右。
然后就是和北电青影厂这边的接洽。
早在八十年代初,香港和大陆製片厂之间就开展了合拍片的模式。
起初是引进香港的资金和技术,大陆製片厂不出钱只出人员和一部分设备。
当时的初衷就是香港电影在技术和製作水准上明显优於大陆电影,通过合拍片,大陆製片厂可以利用香港的资金和技术,提升自身的製作水平。
这种合作模式对於双方来说,一是掛靠在內地製片厂名下,这使得香港电影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大陆市场,同时也提升了大陆製片厂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爭力。
其次,虽然大陆製片厂不出钱,但可以通过合拍片分得一部分票房收入,即使份额较小,也是一种经济收益。
再一个,通过合拍片,大陆製片厂可以藉助香港的资金和资源,参与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市场,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获奖机会。
只不过到了后来,隨著合拍片越来越多,这种合作模式开始变味,主要是因为在內地上映必须要通过审查,而隨著审查力度越来越严格,让很多香港电影公司很不適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