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回京筹备(1/2)
第302章 回京筹备
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大概说的就是汤先生这种人。
他和赵大少一样都是在上海出生,很小的时候就跟隨家人来到香港。他们汤家比赵家来香港晚,差不多在50年代初期。
经营的也是纺织业,后来衍生到窗帘、沙发布、墙纸等產业。
汤先生在七十年代初只身前往湾湾发展,短短几年就將窗帘做到全湾湾最大,之后又涉足地產行业,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单就凭他能娶徐风这种二婚、女演员、欠了一屁股债的女人,就能看出他不是一般人。
说实话,如果易地而处,就像徐风这种女人,即便是看入了眼,赵坤估计顶多也就是玩玩,绝对不会当真,更不会娶回家。
八十年代回港继承家业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收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四面出击,香港人为此称之为“湾湾帮”,如今更是和澳门何家合作,涉足澳门的娱乐业和地產。
如此一个人绝对可以堪称是梟雄。
更別说到了明年,他將豪赌浦东开发,夺得陆家嘴金融区第一个项目,先后开发了汤臣高尔夫球场项目和大名鼎鼎的汤臣一品。
想想看,92年拿地,04年开盘,起始价就超过了十万一平,一直卖了二十年。这种眼光绝不在李黄瓜之下。
可借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汤臣一品的开盘。
不过好在他当初力排眾议娶回家的徐风,幣幗不让鬚眉,至少能够守住这份家业,也是殊为不易。
席间谈论的主要就是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对於赵坤来说,其实很简单,只要钱到位就0k了。只是徐风显然是一副要深度参与的样子。『
其实原版也確实如此,江湖传言,如果当时不是徐风和监製,包括陈大导的老爹拽著,不让陈大导离地,经典的《霸王別姬》或许就是另外一部《无极》了。
关於幕后团队的组建,徐风並没有过多的发表意见,毕竟作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门类最全电影学院,北电在幕后团队方面可谓人才辈出,隨隨便便就能拉出一支亚洲顶尖的製作团队来。
而在演员方面,张国荣是赵坤和她两人的共识,至於段小楼的人选,包括电影中的其他角色,赵坤建议到时候在京城选角,这点她同样没有异议。
只是关於菊仙这个角色的人选,她还是倾向由巩丽来出演。
隨著《红高梁》和《菊豆》相继在国际上获奖,包括巩丽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掛》
已经明確参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巩丽在国际上显然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徐风最看中的就是这点。
原时空中也確实如此,一开始陈大导不愿意用巩丽,因为她是老谋子的人,但在徐风的坚持下,还是选择了妥协。
但现在不一样,赵坤不但是编剧兼导演,更是投资人之一,显然比原时空中的陈大导更有话语权。
之前徐风曾跟他提过一次,表示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巩丽,但被赵坤一句话就顶回去了“盖丽是《黑色通缉令》的女主角。”
你不是嫌盖丽没有国际知名度吗,好岁人家之前已经有过一部《饮食男女》了,而且这次《黑色通缉令》作为香港电影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大概率和《大红灯笼高高掛》一样,入围主竞赛单元是手拿把掐的。
《黑色通缉令》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也许和原版相比,作为不是西方电影可能有点吃亏,但要论和《大红灯笼高高掛》角逐,赵坤对此充满了信心。
而且《黑色通缉令》是代表香港,《大红灯笼高高掛》是代表大陆,在当下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不存在地域衝突,顶多就是同属华语电影。
就跟大英和老美拍的都是英语片一样。
所以在评奖时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同属一地,影响分猪肉的传统,谁挤掉谁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