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史诗开机(1/2)
第345章 史诗开机
什么是史诗?
大概就是通过讲述个体的命运,来折射一段歷史和一个时代的样貌。
比如《教父》系列,《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种的。
国內的所谓史诗,往往都是一些宏大敘事,突出伟光正。但描述类似《阿甘正传》这样的平民史诗的著实不多,因为题材太敏感。
比如谢晋的《芙蓉镇》,张一谋的《活著》,田壮的《蓝风箏》,贾科长的《站台》,楼燁的《颐和园》等等。
《霸王別姬》当然也是一部史诗电影。
梅先生故居。
一阵劈里啪啦,红色的炮皮铺满地面。《霸王別姬》剧组三十多號人陆陆续续拜完神。所有的香港人,其中还夹杂著不少內地工作人员。
隨著改开不断地深入,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对於拜神这种事不再像以往那般如畏蛇竭,不少人內心还是有敬畏的,毕竟老古话有云:举头三尺有神明。
一旦一个人的內心没了敬畏,那么可能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不过还有不少经歷过那个时代,受到过衝击的老同志,对这种开机仪式明显很犹豫,有的索性就迴避了。
赵坤作为导演,自然希望拍摄能够顺顺利利,当仁不让,头一个神情肃穆地上香。
护国寺街作为西城的闹市中心,电影开机自然引来不少周边的群眾围观,看到剧组拜神,都很好奇,还在议论纷纷。
“他们怎么拜关公呀,唱戏的不是应该拜汤显祖吗?”
“这您就不懂了吧,那是唱戏,现在是拍电影,那完全是两码事儿!”
“那您说以前拍电影拜哪路神仙?”
......”.
刚刚那位一时语塞。
但马上有人接著道:“那会儿京城哪有拍电影的,拍电影的都在上海。北影厂是建国后才成立的,早就不许拜神了,那叫封建迷信。”
“那他们还拜?”
“您没见这里面有不少香港人嘛,香港人特信这个!而且我听说这电影都是香港大老板投资了,好几千万呢!”
“哎呦喂,拍一部电影得这么多钱啊?”
“这算什么呀,前些年拍《末代皇帝》那会儿,听说得两千万美金呢,论黑市价的话,那得足足两个亿啊!”
“乖乖,难怪都能上故宫里头拍去了!”
大伙议论纷纷,很快就把话题给转移了。
“导演!”
冯小刚双手捧著一块烤乳猪送过来。
这玩意儿香港挺常见,但在內地却很难得,那是剧组提前在京城饭店预定的,说好了时辰,专人专车送过来的,还加了保温措施,拜神上桌前还是热的。
当然现在早就凉透了。
赵坤摆摆手,这玩意儿凉了就不好吃,而且跟红烧肉一样,吃多了太腻。
“把贡品分给大家,都是街坊,咱在这儿拍戏,难免要打扰大伙。”
赵坤看了一眼院门口围观的人群,又提醒道:“態度好一点,把那些果和点心都分给孩子。”
“好,好咧。”冯晓刚连忙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