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严格要求,高大上(2/2)
赵坤尝试了各种可能性,甚至还將扮演童年小石头的演员在院子做人肉布景。
相比秀气的小豆子,小石头就显得有点五大三粗了。
第二场便是艷红在堂屋里和班主拉扯,希望班主收下小豆子的的戏。也是蒋文丽在整部电影中的高光时刻。
得重新布光,架设机位。
在赵坤的剧组从无光替一说,都是需要演员亲自去走光位,虽然看似辛苦,但至少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拍摄时不至於出差错其实这年头也很少有光替一说,除非是大明星赶戏,比如轧了好几部戏,都是指望他卖钱的,
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才会有工作人员帮著走光。
只能说后世的演员越来越精贵了。
饰演班主的是一位来自人艺的老演员吕齐,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他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演的那位风趣幽默的陈主编。
老爷子今年已经66岁,依旧亲力亲为,在灯光的炙烤下,光禿禿的脑门上直冒汗。
“关师傅,您辛苦!”
老爷子在戏里扮演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师傅一一关师傅。
对於这些真正的老艺术家赵坤还是相当尊重的,一旁冯晓刚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茶杯。
“关师傅,您擦擦。”
先递上毛巾,然后再递上茶杯让老爷子润润嗓子。
“不辛苦,不辛苦,导演,您客气!”
老爷子先拿毛巾擦了一把汗,然后接过茶杯,吹了吹飘在上面的茶叶,品了一口,露出一脸享受的样子。
“导演,托您的福,有年头没有喝到这么好的龙井茶了。”老爷子乐呵呵道。
老爷子原籍山东,却是在浙江长大,建国后才调到了京城人艺工作。
还是那句话,解放前就能考上大学,然后热爱艺术的都是大户人家出身。老爷子估计也不例外,只是到了京城之后,大家都懂的,上好新鲜的茶叶怎么可能轮到普通人,甚至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能买到的大概只有所谓的茶和高碎了。
其实赵坤最听不得的就是高碎这个词,茶叶沫子就是茶叶沫子,非得分出个高低贵贱来。
剧组的龙井茶是徐风从杭州带过来的,不仅是当季的新茶,还都是一芽一叶的高级货,难怪老头挺乐呵。
“您要是喜欢,等收工的时候,我给您包半斤。”
“那敢情好!”
老头挺豁达的,眼晴一亮,满脸惊喜,接著又忙道:“导演,您放心,关师傅这个角色就包在我身上。”
和关师傅逗了几句闷子之后,便在现场看机位的布设。
赵晓丁控制著笨重的胶片摄影机,因为室內光线偏暗的缘故,镜头的锐度偏弱,同时选择了柔光滤镜。
拍《穆稜河畔》的时候,因为投资有限,赵坤选择了青影厂的jvc摄影机。毕竟青影厂就这么一台胶片摄影机,还是学校当年外匯从日本进口的。
其实jvc也算是名牌,在香港、欧美都有广泛使用,但青影厂的机子实在太过老旧,解析度、
锐度都不行。
但没办法,用《无间道》里刘建明的一句台词:“那时候没得选。”
虽然赵坤不是技术控,但在摄影机的选择上起码要尊重电影製作。
之后在香港拍摄《饮食男女》和《黑色通缉令》时,他都选择了当时最新的阿莱的摄影机,镜头也配上了十分高贵的蔡司镜头。
色彩分明,饱和度高。
但《霸王別姬》不一样,为了表现浪漫化的镜头,赵坤选择了爱展能的镜头和潘那维申的摄影机。
而且这次不是租,而是买,光器材一下子就了三百多万,占到了总投资的10%还要多。
有句话怎么说来著,叫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拍出好电影,没有趁手的傢伙怎么能行呢?
当然拍完后,这些傢伙自然就归他所有了。关键徐风並没有觉得不妥,相反觉得更加高大上。
像她这种富太太是绝对不会理解什么叫“摄影毁一生”。
之前说过,王家卫家里收藏的光镜头就价值好几千万,果然是坑投资人不倦的逼格大导演。
哦,此时的富太太徐风正和美艷不可方物,双臂抱在一起托著胸的盖丽站在外围的游廊下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