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图穷匕见(1/2)
第363章 图穷匕见
赵坤的话让张国荣的脸色一变,显然这不符合他对这个故事解读,或者说他对程蝶衣这个人物的情感代入。
但没办法,总要先打破他对人物塑造的堡垒,才能让他不至於在错误的情感中沉溺过深,以至於走不出来。
实际上张国荣就是把戏里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当成了自己和唐先生,一样是从小认识,
然后走到一起,相互扶持导致人戏不分。
赵坤眼瞅著火候差不多了,才坦然道:“戏剧的本质是模仿表演,目的是让观眾相信故事的是真。演员的表演是通过动作、表情、神態、气质甚至台词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你相信自己是程蝶衣,这是一名优秀演员天赋。但一个演员如果被一个角色住自己,那他一辈子也就只限那儿。
有句话怎么说来著,哦对,说越过这山,你才知天地多大,日月多辉。一个好的演员,首先是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来反哺自己所塑造的角色。”
张国荣默默无言,叼著烟,神情复杂地看著赵坤,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他不是不识好列,知道对方是在帮助自己,早已將之前被说破羞恼拋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感动,甚至还有些愧疚。
赵坤瞅了瞅张国荣那一头浓密顺滑的长髮,笑道:“这部戏拍完后,我建议你把头髮剪了,从头开始。”
“干嘛?”
张国荣一脸惊地看著赵坤,这人今天怎么尽戳自己的肺管子!
在香港演艺界眾所周知他对自己的髮型特別注重,正可谓:血可流,头可断,髮型不能乱。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其实赵坤並非无的放矢,后世那位著名的香港体验派影帝出戏的办法就是剪头髮和打飞的去伦敦餵鸽子。
相比之下,赵坤觉得剪头髮更有性价比。
当然,也不排除这位影帝在拍电影的时候,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头上难免长草跑马,
把头髮剪了寻求心理安慰。
赵坤一本正经道:“演员入戏和出戏都是功夫。不是我表演袁四爷和小楼,他们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你看他们下戏后会像你这样发呆吗?”
“...
张国荣无言以对,但还是倔强的回了一句:“他们都是科班出身。”
张丰易是北电毕业,可葛尤却是养猪的出身,只是七十年代极少能看见一个京城郊区的知青能掌看照相机到处拍的。
好吧,葛尤家学渊源,全总文工团有自己的演员训练班,也算是科班出身吧。
“但你演的比他们好啊!”
张国荣心中难免有些小得意,他渴望被认可,其实也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童年的生活经歷让他如同一颗被遗忘的种子,孤独地生长,他渴望被爱,渴望温暖,
渴望被关注,於是艺术便成了他情感的避风港。他用自己的艺术才华把那些被压抑的情感都释放出来。
这也是他容易入戏的最根本原因。
而且当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一个热情、开朗的哥哥。
此时的他抿了抿嘴,强行压平翘起的嘴角,试探著问道:“你觉得表演和生活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
赵坤没有高深莫测地故意装逼,而是看著对方的眼睛,忽悠道:“我们生活之中,每时每刻都在表演。比如你在扮演大明星,我在扮演导演。演戏只是我们表演的一个部分。
再说了,人生在世,还不是今天笑笑別人,明天被別人笑笑。有些时候做人没有必太多矫揉造作,偶像包袱不要太重。
如果你真的觉得脱离不了人物,不妨尝试用別的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运动或者绘画什么的。”
张国荣眼神中终於出现了一丝神采,笑道:“我喜欢打羽毛球,听也喜欢画画,
就是不如你们画的好。”
他在剧组里见识过赵坤和王晓帅的画,那绝对是专业的,就连被赵坤拉进来的那位长相抽象的冯晓刚同样画的一手好画。
说到画画,他这种只是爱好的业余选手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赵坤此时终於鬆了一口气,笑道:“画画其实很简单的,除了必要的基本功外,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画,画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
都说张国荣是演《霸王別姬》才开始走火入魔的,赵坤可不想將来自己像陈大导一样被哥哥粉骂死,同时自己还隱藏著一些小心思,这才施展忽悠大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