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 绝妙的反击(2/2)
因为,作为享誉海外华人圈子的著名作家,此时的香江稿酬第一人倪框,目前他的稿酬也才是三百五十元。
而这个新晋作家华十一,出道第一部小说居然拿到了十倍於倪框的稿酬,可想而知,这个消息有多么的震撼。
於是,各种各样的传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开始向外界蔓延。
短短一天时间,天价稿酬的新闻就引爆了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圈子。
而当第二天,太阳落下的时候,消息就蔓延遍全世界华人圈子。
这个状况,正如后世某句经典gg词所形容:一传十,十传百,依家,全世界都知喇!
又或是后世网络上的一个特定描述句:火出圈了。
另外,据小道消息。
香江著名作家倪框,在发现《明报》给新人作家华十一,开出十倍於他的长篇稿酬,他家中另一套刚买来的陶瓷茶杯,上岗第一天就遭遇了毒手。
……
时间倒回到林嘉竣、金鏞、沈保新三人碰面的那一天。
沈保新接过纸张一看,脸上立即浮起古怪的神色,反问道:“一字不改?”
“对,一字不改!”
“林先生,你这样做的话,是否有些不合適?毕竟,倪框也算是你的前辈。”
“我与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林嘉竣淡淡回道。
听了林嘉竣的回答,一旁闭目休憩的金鏞忽地把眼睛睁开,伸手拿过沈保新手中的纸页。
看了上面的內容后,金鏞劝道:“林先生,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
金鏞知道,若明报真按林嘉竣所说的话去做,林嘉竣必然会把倪框得罪狠了。
出於爱护后辈的心態,金鏞遂劝一句。
至於倪框是否会迁怒明报,金鏞心中已有了肯定的答案。
“就按我说的安排,我这才只是第一步。”林嘉竣语气肯定的確认下来。
然后,他下一句话传来:“查先生,沈先生,你们想不想明报日销量突破40万份?”
“什么?”查沈两人同时失色。
两人歷经风霜多年的养气功夫,这一刻,瞬间被林嘉竣这句话打破,罕见失態:
“这如何能够?”
“莫非林先生是在说笑?”
须知原先时间线上,《明报》在1989年才达到日销量18万份,查沈两人对自己所办的报纸有著清醒的认知。
他们无论如何也很难想像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明报》日销量衝破40万份。
当然,如果真的达成这个目標,其中利益之大,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动心。
相比沈保新,金鏞或许更注重《明报》的影响力一些,但是明报若真的能日销40万份,《明报》的影响力必然也將上去两个台阶。
林嘉竣脸上毫无波澜,语气像出门倒一袋垃圾那样轻鬆:“只要明报能应下我一个条件,我可以担保,明报的日销量在一周之內就能突破40万份。”
“两位,要赌吗?”
最后一句,林嘉竣语气突然加重,脸上也掛上了一道莫名的笑意。
查沈二人对视一眼,金鏞忽然福至心灵,当即应下:“好,我们赌了!”
这一声落下,金鏞仿佛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势,毕竟,金鏞当年也曾年轻过,他笔下,也曾有过许多豪迈的人物。
林嘉竣反是略感诧异,他本以为需要费更多的口舌来说服对方。
“那好,这两天请查先生和沈先生按照我的计划行事。”
金鏞並不知道,他刚才也许做下了自己这一辈子最明智的决定。
……
明报宣布天价稿酬的第四天。
1986年3月10號,中国香江明报集团旗下的《明报》。
在当天发行后,短短四个小时,日销量正式突破40万份,一举打破全世界华人报纸的日销量纪录。
这一天,是林嘉竣重生来到香江的第二十二天。
他凭著一己之力,打破了世界华人文坛的长篇稿酬纪录。
同时,这一天,十九岁的林嘉竣,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六百万。
最后,也是在这一天,他成功牵手了自己喜欢的女孩。
与此同时,隨著他与世界的联繫变得紧密,原先那种精气神无形影响他人的效果降至最低。
林嘉竣隱隱有种感觉,他这个近乎作弊的能力,再发挥一两次作用,就会彻底消失。
不管如何,最关键的第一桶金已经到手。
三月的香江,春光依旧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