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山老爷开恩,要发財了(1/2)
人参的评判讲究芦、体、纹、皮、须,虽然“须”排在最后,但却直接关係到人参的价格。
一株人参,如果芦头不好,形体不美,纹路不畅,只会影响其药性。
但如果参须受损,那价格就会大幅下跌!
那些收购商大多不是中医,他们不管人参的药性如何,
判断人参好坏的標准只有两点:一是重量,二是品相。
而参须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参考標准!
两个时辰后,夏长海终於鬆了一口气。
他一手托著人参的芦头和参身,一手托著参须,稍微休息了一会儿,
直到確认麻木的双腿恢復了知觉,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
早已准备好的王喜栋弓著腰,用苔蘚接住参须,激动地说道:
“老大,这回我们真的要发大財了!”
“嗯,看来是山老爷开恩了!”
夏长海看著那株人参,语气中满是讚嘆。
这么漂亮的人参,他上辈子都没见过几株!
夏长海不太擅长细分人参的年龄,但从种种跡象来看,
这株六品叶人参的生长年限绝对超过了七十年!
也就是说,它是在道光年间就已经埋下的!
在一个曾经出过“大参”的老房子遗址中,竟然还漏下了一株人参,
这种概率简直不比在马路边散步时踩到一块狗头金小!
要知道,那些放山人可不管什么可持续发展,
只要在拉地(放山人的勘探过程)时发现人参,不管大小,都会全部挖走!
二人围著那株六品叶人参看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將其包好,放入挎兜中。
或许是因为连续挖到了两株人参,王喜栋有些按捺不住,还想接著挖下去。
但夏长海及时拦住了他。
“先回去吧,剩下的以后再说,小心山娘!”
“山娘”並非放山人的迷信说法,而是打猎圈里的规矩,
意思是说,当今天已经有了大收穫时,就不要贪心,
否则会招致山神的嫉恨,带来灾祸。
这並非单纯的迷信,从科学角度也能解释得通:
人在取得大收穫后,神经会不自觉地放鬆下来,
此时再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失误率会大幅上升!
打猎看似简单,猎人只需带上猎枪和几条猎狗,
看到猎物后放出猎狗追赶,自己在一旁休息即可。
但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猎手才知道,这是一项把脑袋別在裤腰带上的高危职业!
地陷、猛兽、毒虫、陷阱等危险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可能有去无回!
別说在这穷苦年代,即便在科技发达的后世,每年都会有猎人在山里遭遇意外!
夏长海曾听说过一个最惨烈的案例:
一队猎人,一行五人,带著十七条猎狗进山,结果再也没有回来。
当人们找到他们时,发现这些人已经被自己的猎狗吃得只剩下骸骨!
没人知道猎狗为什么会攻击主人,但现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人不信!
二人迅速收拾好东西,顺著原路下山。
路过一处老地方时,夏长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拿起枪,
对著一棵白樺树开了几枪,打得树身千疮百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