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谁破坏三足鼎立,就是大唐的敌人(1/2)
“怀玉!公孙明直与高桓权两部,如今身在何处?”
与刘谨商议完降兵事宜,李想立刻著手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大唐眼下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唯有將后续的战事也一一摆平,此次东徵才算功德圆满。
“回王爷,公孙明直的兵马已至平壤以西两百里,预计后日傍晚可抵城下。”
“高桓权则借著攻克汉城的余威,正全速北上,最快明日入夜便可抵达平壤东南。”
“此外,新罗大军也已入境,正沿著公孙明直撤退的路线大肆扩张。”
高桓权的军中,遍布著锦衣卫的眼线。
其麾下头號大將贺建,更是对李想唯命是从。
因此,高桓权的一举一动,在李想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至於公孙明直和新罗的动向,凭藉锦衣卫在高句丽经营十年的根基,掌握几万大军的行踪並非难事。
“將公孙明直的行踪透露给梅川秋一和贺建,命他们说服高桓权,在公孙明直必经之路上设伏,务必先將这支高句丽精锐击溃。”
“最好能將其逼退,让他们和新罗人重新纠缠到一处。”
“只要时机一到,让公孙明直得知平壤已失,他除了后撤別无选择。”
秦怀玉的脸上不禁流露出敬佩之色。
李想这一连串的安排,实在是妙到毫巔,新罗、百济、倭国、高句丽,几方势力仿佛都成了他棋盘上的棋子。
“待解决公孙明直之后,让梅川秋一和贺建带高桓权来见我。此人若是不识时务,我不介意他们只带来一颗头颅。”
高桓权的五万大军,有八成兵力都掌握在以贺建为首的隋朝旧部手中。
李想若想取他性命,易如反掌。
想来高桓权不会如此愚蠢。
“王爷深谋远虑,高句丽的未来已然在您的规划之中。”
“届时,高桓权盘踞汉城一带,高藏王坐镇平壤周边,而逃亡的公孙明直与渊盖苏文则占据残余之地。”
“如此三足鼎立,相互制衡,谁敢破坏这个局面,谁就是我大唐的敌人!”
……
“大郎何必心急如焚?我们最迟后日便可抵达,平壤城守军眾多,固若金汤,唐国水师那点兵力,绝无可能將其攻破。”
“莫离支之所以催促我等回师,不过是想瓮中捉鱉,內外夹击,一举歼灭来犯之敌,让大唐再不敢生出覬覦高句丽之心。”
平壤城外,公孙明直与渊邵在行军大帐中相对而坐,享用著晚餐。
虽在征途,但毕竟身处国內,桌上的酒肉还算丰盛。
然而,渊邵却全无胃口。
於他而言,此次出征已深入新罗腹地,连克数城。
眼看灭国之功近在咫尺,却突然收到一纸命令,要他调转矛头先去平壤城对付唐军,再去水原城清剿叛逆,这让他心中满是不甘。
“道理是如此,可终究是功败垂成,留下了莫大遗憾。想必新罗人此刻也已得知唐国出兵的消息,抵抗之心只会愈发顽固。下一次再想灭掉他们,恐怕要难上加难了。”
高句丽与百济联手,共击新罗;而新罗女王曾亲赴大唐,据说还带回了一批精良兵器。
显而易见,唐国此次兴兵,与新罗脱不了干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