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稳坐钓鱼台(1/2)
第104章 稳坐钓鱼台
洛阳袁府的某处庄园依然是袁基、袁相对而坐,袁绍、袁术站著搞服务,其他人都在院落附近守著,隔绝天机的阵法早已启动。
“昨夜,刘玄德大败北海黄巾,当初收服天书,魔下大將张、赵、典联手斩杀贼首管亥。”
这些情报,袁基白天就知道了,所以此刻倒也没有装作不知道,而是直接问道:“公路,你比刘玄德如何?”
说到这里,袁基就看了一眼袁术。
平日里高傲的跟个孔雀一样,喜欢用屁股看人的袁术,这会儿也只能在心里暗骂一句:织席贩履之徒,竟然让乃公因为你低头!
袁术有些不情不愿:“这刘玄德確实很能打,应该真的是大宗师了。”
“他突破的太快了,从宗师到大宗师只了一年,他一定是获得了什么宝物,要想办法让他交出来,他一个织席贩履之徒,都能靠著这件宝物在一年內成为大宗师,若是到了我,若是到了袁氏手里——
袁基微微摇头,见状,袁术也只得直接住。
越是大家族,对於家族规矩就越看重。
袁基根本不需要和袁术说:我才是嫡长子!
袁术也没有资格对著袁基大吼:你会后悔的!
这其实就是没规矩的体现。
袁基只需一个表情,袁术就必须也只能臣服。
世家不仅对外压榨,对內也压榨。
“本初,你觉得刘玄德如何?”
今天自从进来之后,袁绍就始终沉默不语,心里也不知道在想著干什么大事。
对於袁术这个弟弟,袁基的看法是,需要时不时的敲打他一下,让他明白谁才是袁氏之主。
而对於袁绍,袁基的看法就是,得看紧点儿。这个弟弟,总喜欢大事。
袁绍抬起头对著袁基拱了拱手:“兄长,刘玄德起於微末,太平道作乱时遇到了关、张二人,並一起在桃园结义。”
“隨后,张飞倾尽家资,又获得了中山商人的投资,这才拉起了第一支兵马?
“討伐黄巾时,曾拜访卢公,被卢公指点了几句,三年后,也就是去岁,刘玄德开创安民军。”
“那时,他刚刚成就宗师,他的两位结义兄弟,也刚刚成就宗师。”
“安民军建立之后,他先是討伐了中山国的贼寇,然后又频繁出击,整个冀州的贼寇被他清理了一遍,并州、青州、幽州的贼寇,也都清理过,这一年刘玄德三个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北地各种人的面前,算是初步扬名北地。”
“数月前,冀州刺史王贼谋反,督邮想要撤掉刘玄德的县尉之位,岂料刘玄德直接起兵討贼,一战擒国相,二战灭王贼。”
“不得已之下,兄长您推举刘玄德为北海国相,並建议宗正查找族谱,证明刘玄德的宗室身份。”
“其后,刘玄德前往北海。”
“本以为青州黄巾能拖延他一段时间,可谁料此子却以霹雳手段,一战討伐平原贼首王麻子,二战平定泰山大天王,三战更是直接杀死北海贼首管亥。”
“如今,刘玄德自己是大宗师,关、张、赵、典,从表现来看,皆是顶级宗师。”
“其余宗师强者也超过双手之数,连刘玄德放在洛阳的主簿简雍,也是宗师!”
“每次刘玄德討贼大胜后,简雍都会在洛阳大肆赠送竹纸、香皂、茶包等物以示庆贺。”
说到这里,袁绍也恨的牙痒痒!
在简雍到来之前,他袁绍袁本初,才是最受土人欢迎的人。
那时,袁绍被土人夸讚为天下楷模!
袁绍从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被过继之后也是嫡子,但这个嫡子的含嫡量不够高,很有水分。
所以,从小时候开始,袁绍就开始琢磨以后长大了怎么干大事。
经过一系列努力,袁绍一口气守孝六年,名扬天下。
又藉助家族的力量,公然在洛阳成立了党人的联络中心。
那个时候,整个洛阳谁不知道袁本初乃是党人的新一代领袖,可官宦们愣是装作不知道、没看见、没听到。
换个其他人敢这么干,早被宦官抓起来,骨灰都给你扬了,祖坟都给你刨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袁绍能有如今的威望,他自己的勇敢、智慧,只起到了微不足道的作用,袁氏的声望、人脉,才起到了主导作用。
否则,袁绍也没法娶上一代党人大佬的亲女儿。
没有女婿这个身份,没有袁氏这个身份,也没法成为下一代党人领袖。
所以,在袁术看来,袁绍这个小婢养的,什么本事都没有,全靠家族撑著,
结果就混成了天下楷模,还有没有王法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如今,洛阳百姓、士人,谁不知刘玄德的大名?”
哪怕袁绍的语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袁术的心情却莫名的好了许多。
问就是看到袁绍倒霉,自己开心,高兴!
“嘿嘿,人家刘玄德有钱啊!”
“那竹纸又白又硬,方便书写,用毛笔蘸著墨水在竹纸之上写字,那是享受!”
“人家也会做事啊,说是听闻蔡学士开创了飞白体,所以主动奉上竹纸,只为了千百年后,还能记录下蔡学士的字,你要是蔡学士,你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反正我是抵挡不了,结果自从蔡学士用了竹纸,这竹纸慢慢的就在土人圈子里流传开来,如今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东西。”
当然,袁术也觉得,竹纸確实是个好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