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武侠修真 > 朕刘备开创神汉 > 第122章 烂莲花

第122章 烂莲花(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战锤:你们別叫我万机之神 我有一座镜像屋 武圣:我能够超適应进化 两界:我早晚成仙帝 模拟歷史,但开局崇禎是神皇 带着热芭收破烂,靠捡漏爆红了 四合院:神医镇压禽兽,恣意生活 赶山1978,我在深山当猎王 日本贵族男子 弃妇重生,拐个皇子拽上天!

第122章 烂莲

“子布先生,还请快快入內。”

偏厅,刘备亲自来迎接张昭。

张昭对著刘备拱了拱手,嘴上没说,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便跟在刘备身后,离开了偏厅,前往大堂而去。

大堂之上,刘备坐在首位,张昭作为左侧第一张桌子,右侧坐著孙乾。

“玄德公,实不相瞒,昭此来是为了避祸。”

刘备看了看眼前的张昭,身高八尺有余,手上也拿著一根手杖,这根手杖比程立时常把玩的那根还要粗。

程立手里的手杖,虽然是精铁打造,可上面的符咒较为简单,主要是用来砸人,看起来威镊力也一般,不过是一个能破甲的狼牙棒而已。

可张昭的这根手上,甚至能感受到手杖之中那旺盛的生命力,一看就是某些了不起的灵根、灵木为材料,长时间的祭炼所致。刘备甚至能感觉到,至少有七道法术被张昭固定在了这枚手杖之上。

在普通人眼里,手持狼牙棒手杖的程立更厉害,一敲一个脑袋,还能轻鬆破甲。可是在宗师眼中,张昭的这根手杖才更厉害。

你本人是一位顶级宗师,距离大宗师也只有一步之遥。

估计若是让你治理一方,將自身所学和实践结合,很快就能更进一步,成就儒道大宗师。

手里的手杖也这么厉害,这种时候你说你来避祸?

张昭也清楚刘备的疑惑,当即衝著刘备拱了拱手:“玄德公,徐州牧陶谦已经上任了,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昭,想要让昭担任他的州从事。”

“昭推辞不去。”

“数日前,他让新僱佣的丹阳兵头领曹豹手持亲笔信而来,说是想要徵召昭为主簿,昭婉拒之后就前来拜访了。”

“以昭对陶恭祖的了解,下一次就该亲自上门了,这回若是昭继续拒绝,恐有牢狱之祸。”

哎,还別说,你真猜对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陶谦徵召张昭,张昭不干,陶谦就把张昭给抓起来了。后来有人求情,陶谦才把张昭给放出来。

再后来,曹操屠戮徐州,大规模伤及无辜,大量徐州本地的百姓,就往淮南跑,往江东跑。

然后当时刚开始创业的小霸王听说了张昭的大名,就前去邀请张昭一起创业,张昭同意了,担任孙策的长史。

刘备微微点头,原来如此,不是自己王霸之气四散,贤才纳头便拜。

“先生放心,且居住在北海就是。”

“这北海,还轮不到陶恭祖说了算。”

“先生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想居於幽静之地还是闹市之中?”

“是想调琴读书,还是想阅览自然风光?”

“北海之地,名胜颇多,有不少地方都令人流连忘返,不如备替先生推荐几个?”

“恭敬不如从命!”

很快,刘备就带著张昭去游览风景去了,傍晚之际,二人一起垂钓。

“玄德公,若是未来有朝一日,您有机会执政的话,您会怎么做呢?”张昭一边打窝一边问道。

“这个问题,若是先生一月之前过来,备肯定会回答说还在思考。”

“若是先生三月之前过来,备肯定会说不知道。”

“可此刻,朝廷的詔令已经下达,备被委任为青州刺史,勉强也算是封疆大吏,大汉高层,初步有了討论大汉未来的资格。”

在大汉,县令以下,那都是基层官员。

县令、太守,都是中层官员。

州刺史、州牧、洛阳公卿们,才是高层。

这些高层们,有资格决定大汉未来的发展方向。

尚书令是高层,三公是高层,甚至十常侍,也算是高层。

至於刘备这种封疆大吏,朝廷在制定某些政令之前,也会询问他们的具体看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汉未来决策,是故也算是半个高层,至少一只脚踏入了决策圈。

没进这个圈子之前,是没有资格回答张昭询问的。

“若是有朝一日,备有幸执政大汉,必將进行改革,三兴大汉!”

这句话有些空,但也能感受到刘备的决心和意志。

“玄德公,初次见面,您就能对我这个外人直言胸中愿景,这已经是极其豁达的行为了。”

“感谢您的信任。”说著,张昭就对著刘备拜了一拜。

至於刘备未来打算如何改革,这种问题,张昭就没问了。

在他看来,改革这种事情,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

如今就算计划的再好,可若是未来局面发生变化,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当今天下,天子即將驾崩,到时大將军、宦官、土人又会发生爭斗,无论谁输谁贏,大汉都会再输一次。

“玄德公,您接下来打算做什么呢?”

刘备静静的看著远处一动不动的浮漂,就又扔了一把鱼饵过去:“先休生养息,让青州恢復。”

其他的,刘备就没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修仙让你飞起来! 洪荒之人掌天地 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財神 我的偃偶全是女邪祟 长生仙族:从龙精虎猛开始 长生,苟在驛站,万年后我无敌 我野神,香火证道镇轮回 太平仙侠途 大周武仙 大侠別急,笑傲江湖先问问大明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