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虎牢关(2/2)
如何判断对方某一部,是主力还是附庸,是精锐还是临时徵召的炮灰,这就看情报能力和大帅的判断能力了。
双方大军聚集在一起,光是主力就有七十万,若是加上民夫,怎么都上百万了。
这种规模的战爭,在古典时代,那就是国战,
即使是近现代,双方主力七十方的战爭,也足以称得上是大战。
刘备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担忧。
虽然大夏之人,或者说后世之人,都很喜欢三国。
有的是喜欢里面的英雄豪杰,有的是单纯的喜欢这个时代。
但刘备也得承认,歷史上的自己,確实不擅长指挥大规模作战。
不仅是刘备,曹操也一样。
官渡之战那会儿,曹操带著两三万人和袁绍的十万人打,最后贏了。
赤壁之战那会儿,曹操带著二三十万人和五方左右的孙刘联军打,最后输了。
刘备指挥几千人的时候,胜多败少。
刘备亲自带著倾国之兵去打动物的时候,却遭遇了陆逊,后面的懂的都懂。
至於孙权,他的大规模作战成就一个词语就能概括一一孙十方!
所以一直以来,刘备对於自己能否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內心都是很有疑惑的:我刘备,真的適合当大军主帅吗?
不仅仅刘备不自信,关羽也有些不自信。
在关羽看来,这关乎刘备的大业,所以要是让关羽来当这个总指挥,关羽肯定也是压力很大。
最终,还是李靖过来劝说刘备。
“主公,如今的安民军和古典军队不一样。”
“过去的时候,没有卫星,没有对方大军的实时坐標,也没有电台、电话来隨时沟通联繫底下的军队,那个时候战爭確实很难。”
“那时的大军,没有那么多的识字之人,也没有那么多合格的作战参谋,画出来的地图和实际地形能对上一半都算是极其精妙的战略地图。”
那时大军主帅想要传递一个命令给四十里外的某支军队,就只能快马加鞭,让使者抓紧传递命令。”
“可就算再快,等使者到来,验明真假之后,这个命令还是否適合此刻大军面对的局面,也很不好说。所以,才有了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
我带著一万人在八十里外,忽然,敌人来了,数目太多,然后给主帅说明情况,使者拼了命的往回跑,主帅得知情报之后,再思考一个解决方案,再让其他使者过去传递命令。
这一来一回,说不定一个晚上或者一天一夜就过去了。
主帅的命令,还能听吗?
还靠谱吗?
这才是古典时代,大帅们最经常面临的局面。
不仅要考虑当下,还得先预测一下,命令传播过去之后,现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提前预估半天、一天后的战场局面,並做出精准的判断。
很难吗?
真的难!
没有数十名、数百名的合格作战参谋给你设计方案,没有卫星给你实时定位敌人地点,没有电台、电报实时沟通前线,一切的一切,你都得靠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主公,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一战失败了,咱们也大可以直接回到河北,再来一次决战。”
“如今底子厚的是咱们!”
“输得起!”
“而要是贏了,这一战之后,云长公等人,也可以慢慢歷练歷练,尝试执掌数十万大军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