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资本博弈前的温存与交锋(2/2)
顾俊辉笑著摆摆手:“张总谦虚了。一年前美国雅虎刚上市时,也不过是个小团队,如今市值已经突破几十亿美元。
网际网路浪潮一起,乘风而上,您的爱特信一飞冲天只是时间问题!”
听到“雅虎”二字,张朝阳眼睛瞬间发亮,声音不自觉拔高:“是啊!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诞生这样的网际网路巨头!”
顾俊辉:“我相信不会太久!凭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片土地上迟早会出现享誉世界的网际网路企业!”
两人一边说著,一边並肩朝著电梯走去。
下到十楼,这里的景象与十一楼形成鲜明对比。
狭长的走廊被隔板分成多个隔间,磨砂玻璃上贴著不同公司的名字。
张朝阳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笑:“顾总別见笑,这层楼都是小公司,几十平到三百平不等。”
说话间,前方一扇敞开的门內,十来个年轻人整齐地分列两侧,笔直站立。
他们虽衣著朴素,却都特意换上了相对正式的衣服,胸前还別著统一的工牌。
见到顾俊辉一行走来,眾人纷纷挺直脊背,目光中带著期待与紧张。
最⊥新⊥小⊥说⊥在⊥⊥⊥首⊥发!
“这就是我们爱特信。”张朝阳抬手示意,脸上露出自豪又略带拘谨的神情。
说完,又向员工介绍道:“楼上十一层被辉远传媒独占,大家都羡慕顾总的魄力。今天顾总能来指导,是我们的荣幸!”
他话音刚落,掌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响起。待掌声渐歇,员工们又迅速回到各自工位。
杨柳跟在顾俊辉身后,目光扫过墙角堆迭的泡麵箱,裸露的电线缠绕在桌腿,皱了皱眉。
在她认知里,这类科技公司能赚钱的都是微软那样推出windows系统的软体巨头,或是手握硬体核心的苹果公司。
网际网路这东西,听说是烧钱的无底洞,至今没见哪家真正盈利。
顾俊辉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网际网路公司。见室內十几台老式crt显示器在工位上闪烁著幽蓝的光,机箱运转的嗡鸣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混杂著油墨、咖啡与电线烧焦的细微气味,墙面隨意贴著“信息改变未来”的標语。
“这是我们从美国带回来的dec alpha伺服器。”张朝阳拍了拍角落里占据半面墙的铁灰色机柜,金属外壳布满散热孔。
“了两万块託管在bj电信,现在每天能处理近千条检索请求。”
他指著靠墙的两台堆迭的伺服器,机柜上贴著歪歪扭扭的便签,“这台负责数据存储,那台做內容分发,虽然比不上雅虎的集群,但应付现在的流量足够了。”
绕过用纸箱临时搭成的文件架,顾俊辉注意到工位间拉著纵横交错的网线,如同蛛网般连接著每台电脑。
“大家別看我们现在简陋。”
张朝阳的声音带著掩饰不住的自豪,“上个月刚和东方网景达成合作,每天新增註册用户能破百。”
他领著顾俊辉和杨柳穿过堆满泡麵盒的过道,推开一扇木门,“这是我们的会议室,平时开会、头脑风暴都在这儿。”
狭小的空间里,一张长条桌勉强塞进八把塑料椅,墙面贴满便签纸。
张朝阳伸手抹去桌上的铅笔灰,笑道:“地方小了点,但上个月我们就是在这儿敲定了搜寻引擎的雏形方案。”
三人刚在会议室坐下,杨柳便察觉到隔断外不时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透过门缝,她看见那些年轻程式设计师假装忙碌,却频频將目光投向会议室,眼底满是期待与焦灼。
张朝阳將一摞皱巴巴的报表推过桌面,喉结动了动:“顾总,实地看过了,您觉得我们爱特信”
“张总,实话讲,和我十一楼的公司比,你们这儿確实显得太侷促。”
顾俊辉指尖叩著桌面,目光扫过墙角裸露的电线,“设备陈旧、空间逼仄,单从硬体看,很难让人觉得这是能顛覆行业的企业。”
这话让张朝阳瞬间挺直的脊背又塌了下去,他勉强扯出个笑,刚要开口辩解,却被顾俊辉抬手打断。
“但——”顾俊辉突然將身子前倾,眼里闪过锋芒,“刚才那些年轻人调试代码时的专注,还有听见伺服器数据时发亮的眼睛,让我看到了二十年前硅谷车库里诞生苹果的影子。
朝气蓬勃的团队,才是最珍贵的资產。我相信,中国迟早会诞生自己的雅虎。”
张朝阳猛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
顾俊辉翻开笔记本:“现在说说你们的困境。资金缺口有多大?”
张朝阳坐直身子,认真回应道:“当时两位教授投入22万美元,爱特信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不过现在公司发展遭遇瓶颈,资金链紧张,伺服器升级、带宽扩容、人员扩充都急需资金。目前我们的资金缺口大概在50万美元左右。”
顾俊辉:“张总,我想先了解下,目前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什么样的?你和两位教授各自占股多少?”
“两位教授占股70%,我个人占股30%。”
顾俊辉追问道:“既然两位教授前期如此支持,那如今公司面临资金困境,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追加投资?”
张朝阳苦笑著摇头:“难啊!起初他们確实想在中国复製美国的网际网路模式,但现在国內电脑普及率低,用户基数增长缓慢,短期內看不到盈利希望。
那22万美元,已经是他们愿意承担的最大风险了,不可能再有后续投资。”
顾俊辉沉吟片刻,重新將话题引回融资:“张总,谈股权置换,先得有个锚点——你给爱特信的估值是多少?流量数据、用户增长,还是技术壁垒?”
“我们內部评估过,以现有用户基数、技术储备,以及即將上线的搜寻引擎项目潜力.”
他顿了顿,“爱特信至少值200万美元。这不仅是对团队的认可,更是对未来中国网际网路市场的预判。”
“200万美元!”顾俊辉轻笑一声:“张总,资本市场最忌讳画大饼。这样,我们找第三方机构做专业评估。”
“顾总!”张朝阳猛地站起。“第三方评估至少要半个月,公司帐上的钱撑不过下礼拜!
150万美元吧!这数字已经是底线,绝无水分!”
这时,一直沉默的杨柳说道:“张总,贵公司初期天使投资才22万美元,团队不到二十人,至今没有稳定营收。短短几个月估值翻七倍。依我看,120万美元都是高估。”
杨柳的话让会议室气压骤降,张朝阳涨红著脸欲言又止,最终颓然坐下。
顾俊辉见状,问道:“张总,您觉得120万美元的估值怎么样?如果您同意,我们就以这个估值为基础推进注资事宜。”
张朝阳嘆了口气,想到公司亟待升级的伺服器和员工工资等情况,只能点头:“罢了……就120万吧。”
顾俊辉:“张总,如果按120万估值我注资40万后,公司总估值將升至160万。届时我占股25%,您的股份会稀释到22.5%,而两位教授仍手握52.5%,比我们俩股份之和还多5%。
这种一家独大的股权结构,后续决策极易受阻,对公司长远发展绝非好事。
我的方案是,先请两位教授以120万美元的估值,转让22万美元对应的股份给我。这样一来,他们相当於提前收回初始投资。
完成股份转让后,我再注资40万,既能优化股权结构,又能给公司注入足够的发展资金。”
张朝阳:“这確实是个新思路,但跨国沟通不容易,我得和教授们仔细商量,这恐怕需要点时间”
“三天。我理解沟通不易,但商场瞬息万变。只要教授那边点头,確定转让22万美元对应股份,我承诺注资的40万美元最快一周內到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