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才难得(2/2)
此刻的林科深知,未来等待著他的將不再是平凡无奇的生活,而是一段充满未知与奇蹟的旅程。
李总司令也是高高兴兴的离开的,因为隨著他一起离开的,还有20座製造台和2个控制终端。林科说了,这些製造台和终端,就当是这次合作的谢礼,以后如果还需要,需要费5亿元每台进行购买。
李总司令一路风驰电掣般的来到总装部,方玉明早已站在总装部门口焦急地等待著。他不停地看表,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终於,当那一辆辆熟悉的军车出现在视野中时,方玉明心中悬著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总装部里方玉明他们安排製造台安装自不必提。
另一边,林科得到了军方的许可,於是吩咐小七把航天中心也加入建设。
目前来看,攀登科技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难题便是人才匱乏这一点了。毕竟当航天中心竣工之后,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开展工作,那么它就將如同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般毫无意义。不仅如此,超级计算机也需要著手筹备起来,一旦总部正式完工启用,便可以立即著手进行搭建,但同样面临著人员短缺的困境。
林科让小七在网上发布招聘公告,同时自己也联繫华科院的侯院长,把自己的需求和他说了一遍。
侯院长听到林科要建设航天中心和超算中心內心也无比震撼,这攀登科技已经在建设一座可控核聚变发电站了,又要建设航天中心和超算中心,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
不过还是推荐了两个团队,一个是成飞研究所的郑飞翔教授,一个是华清大学计算机教授杨小凡。
郑飞翔作为成飞研究所杨老的弟子,天赋俱佳。不过他设计的飞机,受限於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製作出来,或者无法量產,在成飞研究所有些怀才不遇。
杨小凡在计算机方面也是非常出眾,在ai算法方面有著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由於太过执拗,在单位並不那么受人待见。
林科看了郑飞翔设计的作品,飞机整体呈长方形,飞机底部有四个发动机,机翼可摺叠,有一股大力飞砖的既视感,看来还是垂直起降的飞机。这都不能称之为飞机了,要称之为飞船。这种科幻型的飞船,確实不错,不过以现在发动机的推力,想要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好林科这里有等离子发动机,或可一试。
林科知道,对於这种人才不能等閒视之,需要自己亲自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