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修行之二:榴花洞(2/2)
坏处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气是不是有某种意识?
在笑傲之中,任我行为什么没有办法化解从別人那里吸收的真气,吸星大法为何有反噬之忧?
为什么在令狐冲体內,各种异种真气还会“打架”,难以化解?
难道不同的功法修炼的真气真的有著如此大的差矣,即便在別人体內,也与別人的真气水火不容?
为什么功法会存在正邪之分,修炼某种“邪恶”的功法会影响人性?
这些似乎都在暗示,“气”存在某种自主性。
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想法未免太过惊世骇俗,自己想的未免太多了些。
“气”有意识,还不如说“气”分公母更加妥贴些。
先不管这些,对自己辛苦悟到的“气”存在亲近感並没有坏处。
四人也不再提练功一事,说说笑笑,一路前行。
前面有一村落,正是春耕时节,些许农夫正在田中耕田。村前头是一座木桥,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幽深的谷中流过,在不远处,形成了一个瀑布。
过桥没走多长时间便来到榴洞。
路平有些失望,这就一普普通通的山洞,潘颐龙他们传的神乎其神。
洞穴里空间很大,点火把进去一探,却是空无一物。传说中,榴洞亭榭俱全,木参差,又有房舍,曲径中多是榴,风来摇动,片乱落。
洞穴深处是一块大石,传说中,这块大石可以摇动。
四人玩笑著各自一推,自是纹丝不动。
马鉴嘆道:“若是破开这块大石,就能到榴真境,就如同寻到桃源一般。”
王思义却笑道:“或许还有別的路径,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恐怕只有这山中的鹿才知道。”
眾人都哑然失笑。
榴洞的故事就是仿效桃源。
传说在唐永泰年间,一名叫蓝超的樵夫遇见一头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看到另外一个类似桃源的世界,有著鸡、犬、人家。
他希望留下来,主人说:“我是因为躲避避秦人才来到这里,你留在这里又为了什么?”
蓝超却十分坚定:“等我回去和亲友诀別,就会回来。”
主人赠给他榴一枝,等蓝超再回来的时候,却已经难以寻觅。
四人出得洞来,只见洞口对面的一处崖上有一些石刻。
王思义道:“宋代福州守皆以寻访榴洞为乐,这是他们在游览榴洞后写的诗句,为后人刻在崖上。”
四人找了条小路,来到崖上。
其中最有名的,是宋代蔡襄和李纲的诗句。
当然也有黄裳的诗歌:
鹿径踪何在,榴信可通。
普普通通,並无玄妙之处。
路平摇摇头觉得有些好笑,到处寻觅黄裳旧跡復原九阴武学,这种心態实在不能称得上是黄裳心態。
“咱们下山去。”路平招呼一声。
回头忽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消失在榴洞內。
路平一惊,他確信自己绝对没有看错。
这是自己来到福州后,遇到的第二位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