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糖衣炮弹(1/2)
第130章 衣炮弹
路司李邀请了当地一家有名的戏曲班子,一个简陋的台子很快就搭建完成。
班主是搞目连戏的,目连戏在眼下的湘湖极为流行。
目连戏最初只是一段“傅萝下救母”的佛教故事,所谓傅萝下,是洞庭以南民间译名,其实就是目连。
从敦煌变文演化到今天,目连戏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独立的剧种。
在唱戏之前,要做七天七夜“罗天大”的道场、要搭建一个人鬼神三界的实景场景,还要將场景搭在河边,舞台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这种难度的小台子自然难不过班主。
“路司李吩附,本次品鑑会得到本地乡绅鲁连荣先生鼎力襄赞,请洛班主到鲁先生家会帐。”武捕头拱手说道。
“武捕头,目连大戏时间太短,又不是正日子,要不要来两曲戈阳戏助兴?”洛班主也是个有眼色的,连忙陪笑问道。
武伯寧闻言眼前一亮,不禁回想起演出目连戏的盛况,开始的“发五猖”,
厉鬼登场,家家户户要备好水果茶点等候,群眾演员要举火把当背景。戏曲中的“抬灵官”,那也是实景游街。甚至,鬼卒拷打傅萝下他妈刘氏,也近乎逼真,反正演刘氏的演员事先要签好生死状。
戏演完还要施放上千盏河灯,那盛况,足以让人生平难忘。
武伯寧回味了一会,笑道:“你们可以先做准备,等司李到后再做定夺。”
路平匆匆赶到,这样的场合,自然不会少了嵩山小毒仙。
他揣测蓝凤凰的来意,未必是恶意,未必是善意。
而是给衡州武林出的一道题目。
这种戏码,是许多民间的秘密教派所热衷的。
比如说,罗教就在传播这么一个故事:
西域七个番僧给大明皇帝送来一尊铜佛。
七番僧:
金鑾殿上言不惭,铜佛之中有开关,
我国巧匠好设计,上国君臣上前观。
要是有人解得开,两国继续保平安。
上国要是解不开,京城从此改姓番。
朝廷眾臣绞尽脑汁,无人可以破解,於是天子疾呼:速去请无天佛祖,不,
是无为宗师罗梦鸿(罗清)。
其他的教派一瞧:哎呦,这个故事编的好哇。
在嘉靖、方歷时,宗教故事又不断影响话本创作,类似的故事,在话本中演绎出不知道多少个版本。
蓝教主明显是话本爱好者,不知道从那里看到这样的故事,就给我衡州武林开个玩笑:
蓝教主的逻辑是:“我们苗人的规矩,倘若请朋友喝酒吃肉,朋友不喝不吃,那朋友就不是朋友啦。”
所以她给出的题目就是:衡山派的大兄弟,干了这杯五宝蜜酒!
要是喝了,大傢伙就是朋友;要是连这都不敢,衡山派怎么好意思继续占据衡山这片宝地,不如让给排教兄弟?
排教如何请来五毒教帮忙,路平估计都是用这种最为简单的办法。
这其实很不公平:排教本身就在湘西,估计类似的五毒见的不少,但莫大先生就不同了,一个敌对的教派拿来一杯满是五毒毒虫的酒,就是他敢喝也不能喝啊。
因此,蓝教主实际上就不觉得有人敢喝,她不过是给自己介入衡州江湖寻找一个藉口而已。
顺便还能让自己开心一下,岂非两全其美。
“这是莫不就是江湖人称“惊司李”的路———小官人。””
蓝凤凰打量一番路平,睁大了一双圆圆的眼晴,笑吟吟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