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出了什么情况?(1/2)
第62章 出了什么情况?
不止四百米?
卫淮再一次愣住,他回头看看之前停留的地方:“那这有多少米?”
孟寿安骑著马继续往北走,边走边说:“差不多五百米的样子!估算距离,
也是远距离射杀猎物该掌握的东西,距离都拿不准,就更不可能打中了。”
卫淮骑马跟在后边,想到之前孟寿安握著拳头比划的样子,问:“安哥,你刚才的比划,就是在估算距离?”
孟寿安点点头:“嗯!”
卫淮一下子来了兴趣:“安哥,给我说说唄,咋回事啊?”
“这种估算距离的法子,在部队里边,有个名字叫跳眼法,我是跟十八站林场一个转业军人那里学来的。
找到目標物,举起右手臂,要伸平伸直嘍,然后朝著目標竖起大拇指。
闭上左眼,使右眼、右手大拇指和目標在同一条直线上,跟瞄准差不多。”
孟寿安回头看了一眼卫淮,见卫淮骑在马上,按照他所说的,伸著手臂比划,乾脆又勒住韁绳,將马停了下来,接著说:“接著,保持手臂不动,你再睁开左眼,闭上右眼,这时候你会发现,大拇指指著的目標物位置变了。
估测出大拇指原来的位置与改变后的位置的距离,乘以十,就是你到自標之间的距离。这法子,一般用来判断较远的距离—--你看看那棵山坡上的大树,你估算一下,大概多少米。”
孟寿安说得简单易懂,卫淮也听得明白,学得用心。
他看了看孟寿安所说的那棵大树,在枣红马背上坐直身体,按照孟寿安所说的法子,伸平手臂,竖起大拇指,闭上左眼用右眼瞄准大树,然后,又换成左眼瞄准。
果然如同孟寿安所说的那样,两只眼睛瞄准的位置跳动了挺长的一段,估摸著得有五米左右的样子,接连试了几次都是如此,告诉孟寿安:“五十米!”
好岁小学也上过一段时间,基本的算术还是没问题的。
孟寿安笑著点点头:“聪明!”
他骑著马继续往前走,继续说:“其实,平时你多注意观察,几百米这种距离,能直接估计出来,比如,一百米,能清楚地看到人的脸部特徵,能看清手上的关节,还能看清枪械上的外部零件。
两百米的距离,能看清房顶上的瓦片、树叶的外形轮廓,还有铁丝网上的铁丝等等。
你自己平日里多看,多总结,到时候用起来,隨眼一瞟,到底隔著多远,心里就有谱了。”
“学到了!”
卫淮很是认真地回应。
孟寿安是真捨得教,会的东西,也比他想像的要多得多。
到现在,他再不敢用凶悍、野蛮的词汇来定位、看待这些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猎人,反倒是他自己,处处显得没见识。
也对孟寿安的传授指点之情,充满了感激。
这一路上没有再停留,孟寿安和孟川两人,拍马往前奔跑,卫淮也紧紧跟上今天的天气特別好,没有风,天气非常晴朗。
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接连翻了三道山樑子,三人才停了下来,到了他们所说的那地方。
在翻过山樑的时候,卫淮就打量过北边这片山野,山峰还是那样,算不上高,但很大,最让他惊讶的是,放眼望去,那是一眼不到边际的深山老林,真如大海一样。
而眼下这道谷地,是两山交匯的地方,往南走是两山夹一条二三十米宽此时被封冻的河流,河流两侧,塔头密布。
这条河是呼玛河的一条支流,这个季节因为大雪封山,从林木间隙中看过去,就看到一条白茫茫的银练,从两山之间豌而过,要是没有塔头和那些生长在河流两侧的白樺、刺梅、嘟柿、山丁子,更像是一条很久没人走的荒芜野路。
顺著继续往北走,那就是大片针叶阔叶混杂不知深浅的原始森林,那漫山遍野都是挺拔的冷杉、红松、樟子松、落叶松、柞树、紫、核桃楸、水曲柳等树木。
新的营地,也是孟振邦他们去年曾经呆过的地方,但这深山人跡罕至,几乎看不到人为破坏的痕跡,隔得时间长,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不同於担心自己会迷失在这林子里的卫淮,两人那是熟门熟路。
到了山沟口,三人下马,將马匹拴在林间的一片小草坡上,各自將背著的枪取了下来,打开保险,子弹上膛,提著就往林子里走了进去。
卫淮紧紧地跟著,此时除了孟寿安和孟川两人,大概就只有照在身上,让他感觉到些多少有些暖意的太阳,能抚慰他凉颶的心了。
进入林木密实的地方,孟寿安和孟川也表现出该有的谨慎,沿途开始折断树枝打拐子,往里面穿行。
如孟寿安他们所说的那样,在林子寻了不到半小时的样子,就在一片核桃楸、柞树为主的林子里,看到了野猪在雪地翻拱搜食拱出的一个个雪窝和脚印,
但都是一些半新不旧的痕跡。
要说无风,其实也有风,只是很小。
孟川弄开雪层上的冰壳子,从下边抓了一把雪起来,又从指缝中漏出去。
这东北的雪下的情况不同,有的是干硬的颗粒状降雪,细小如沙,粘度不大,不受力挤压,往往鬆散,大烟炮儿在狂风席捲被吹得漫天飞舞的,大都是这种沙粒状的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