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非悲天悯人之辈(1/2)
第295章 非悲天悯人之辈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卫淮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
自打来到东北,虽然经歷的事情不少,凶险也多,但冥冥之中,似乎有著一股力量在不断地托举著自己,让自己遇到这么些人,在他们的帮扶下,在北境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下越来越深的根。
卫淮如今的家底,若是把那些金沙、金子、保存著的熊胆、棒槌全部换成钱,再加上手头的钱,怎么也有三十万开外。
这是一笔在眼下这年头,放在哪里都非常嚇人的一笔钱。
就连他自己估量一下,都觉得不敢相信。
主要是从郑豪他们手里得来的金沙,数量巨大。
加上陈汉鹏送来的黄鱼、金饰也不少。
熊胆的价格在涨,棒槌的价值也在涨。
他估计的三十万,还只是保守。
陈汉鹏忙著回龙泉林场上班,在黄岭只是呆了五天时间。
这五天时间里,他隨著卫淮、老葛、张晓兰像是游玩一样,在黄岭周边转悠,去看林子边上老葛种下的那百余棵如今已经第三个年头的人参,去跟著到草甸子放马,看卫淮捕鱼,看老葛放金雕狗子,看张晓兰领著草儿到沼泽甸子捡大雁蛋、野鸭蛋。
在黄岭的生活,在他看来,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几天下来,吃得舒服,过得也开心。
卫淮和张晓兰甚至劝过他乾脆到黄岭一起过日子,方便照顾。
但陈汉鹏却是摇摇头:“我现在有手有脚,人又正值中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再说了,在巴彦,有工作,也有新建的房子、院子,在林场的工作也挺顺心,要是到了这边,除了种地,什么都做不了了。
那些东西,怎么说也是一份家当,不能说丟就丟了,不用担心,真等到那一天老了动不了再说,现在能多挣点是一点。
只要晓兰认我这个父亲,日子过得好好的,就已经很满意了。”
见他这么说,卫淮和张晓兰也就没有多劝。
在第六天的时候,两口子亲自送他去公社坐的车,顺便好好给他置办一身灯草绒的衣服,买了些罐头吃食,也算是略尽孝心。
坐上班车离开的时候,还在叫著让卫淮有机会一定要领著张晓兰和孩子去巴彦看他。
在陈汉鹏离开后,卫淮在家里又呆了两天,见张晓兰身体恢復得差不多,已经完全能招呼家里的事务,加之又有老葛坐镇家里,卫淮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他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就没怎么顾及参田的事儿,跟老葛和张晓兰商量后,骑著踏雪,领看黑炭。馒头去了狗子沟。
陆勇等人这段时间,在为秋季移栽参苗做准备,也在为来年打算新播种的参苗做准备,在林子里开闢荒地,也从山林里搂来腐殖物进行堆积肥料。
这玩意儿,不能重茬,不然病害情况会非常严重,得提前准备。
隨著人参的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越来越多,想要种出好的人参,肥料供给少不了。
肥料的获取,私人难办,可现在卫淮有林业局姚天泽这层关係,那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卫淮的到来,李建明、徐少华他们,其实都不希望他在地里跟著干活,这种活计,他们寧愿自己上。更希望卫淮和孟川出猎,那意味著打到猎物,赚到更多的钱,更实际,更有价值。
因此,卫淮到孢子沟的第三天,就和孟川开始在周边山里寻找猎物。
狗子沟周边的山里,挖的半堂彩鹿窖有七八个,今年收穫不错,卫淮进山的第三天,
鹿角沟的一个鹿窖中,掉入两只马鹿,是一只母鹿和一只小鹿。
在隨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又在另外两个鹿窖中抓到两只成年公鹿。
去年在山里设置的碱场,卫淮用带进山里的粗盐,又重新摆弄出来,夜里蹲守的时候,也成功用捉脚抓到一只半大的雄性马鹿。
另外,卫淮和孟川在山沟里还遇到过一头狂。
这玩意儿,狂鞭没有马鹿、梅鹿那样值钱,很难卖出去,最值钱的也就是顶级食材狂鼻,但其实也值不了几个钱。
两人都没有去打的心思,感觉有些吃力不討好。
再有就是山坡上遇到的一只黑瞎子,得了个不大的铜胆。
五只马鹿都被送到兴安公社的鹿场出售,都是活蹦乱跳的珍贵鹿种,卖了超过万元鹿茸、熊胆、熊掌,又是一千五百多块。
卫淮和孟川两人,在山里一个月左右折腾下来,李建明他们几个所分到的钱,是他们辛苦一年都远远赚不到的,一个个也是兴奋不已。
眼瞅著到了打青草的季节,卫淮和孟川再次出山,了半月左右的时间,在沼泽草甸子上打青草,参田的事情交给徐少华他们照管著。
转眼又到了该进山抬棒槌的时候了。
陆勇和徐少华按照约定的时间,把参田的事情交给李建明他们三人后,回到黄岭休息了两天。
几人收拾好进山的快当工具,在第三天前往兴安公社。
卫淮办满月酒的时候,宋子理算是对卫淮有了新的认识,很痛快地开了出行证明,安排了车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