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棒槌崽子连成片(1/2)
第298章 棒槌崽子连成片
几根木桿相互权立,汽车篷布往上一盖,又用绳索拴紧固定,撮罗子样式的窝棚成型眼看已经到了中午,几人打水的打水,烧火的烧火,开始张罗中午饭。
“陆叔,咱们进山的时候,过的那条长满柳树的土堤壕沟是干啥的?我看著像是人工建造的,不然不会那么齐整。”
在等待煮熟小米和肉乾混合的稀饭时,孟川开口问了一句,肉乾是特意带来的。
陆勇笑道:“你说那个啊,就叫柳条边,又叫条子边,满人叫它盛京边墙,確实是人为建造的。”
孟川还是有些不解:“山里边建那玩意儿干啥啊?”
“哎哟—这事儿说来话长了!”
陆勇拿出短杆菸袋和牛角烟盒,给自己卷旱菸:“传说,给明末镇守辽东的大將军李成梁当僕人的少年努尔哈赤,无意中说出自己脚心上长著七颗子,正是明朝四处追缉的未来会威胁大明江山的人,因而被李成梁即刻羈押。
夜晚,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逃进长白山,开始养精蓄锐,挖参为业,逐渐靠倒卖棒槌,积赞了財富,终於发展成女真的一个部族头领,然后逐渐统一了东北的女真各部,成立后金,做了女真人的大汗。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改后金为清国。
从那以后,盛產棒槌的长白山,成了养育、抚育清朝的龙兴之地。
清朝为了保护长白山为核心的龙兴之地,决定效仿秦始皇和明成祖阻挡胡人入侵中原而修建万里长城的办法,修建了一道宏大的工程工事,来阻挡外族进入长白山。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这工事是咋样的呢?围绕长白山挖掘阻断行人的深广壕沟,堤防壕沟旁边是用土堆成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面种植柳条,就成了这所说的柳条边。”
“原来是这样!”
孟川大概明白了,他所在的乌力楞一直在大兴安岭,关於长白山的事情,知道得很少。
前两年到完达山,他没有见过,这次到长白山,进山的时候,算是见到了,只是觉得山里边那样的壕沟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因此留了心眼。
卫淮也是第一次见,但他听老葛说过和陆勇所说的差不多的故事。
也知道清朝都灭了那么多年了,那些柳条边不少地方要么被毁,要么不再是当初的模样,只有一些地方,还能看出人为的痕跡。
却听陆勇接著说:“当时那条遍值柳条的土堤壕沟,居住人的一边称为柳边內,有长白山的一面,称为柳边外。
我听老辈人说,这柳条边,从皇太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一直到康熙的时候,修了至少四十年,当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阻断人们到里边搞山货。
清朝还在各个卡口设立巡检兵將,用以防止外人隨便进入柳边外。至於当时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册登记的参丁,也要凭著衙门颁发的通行证才能进入。
我还听说,那时清朝规定:在长白山禁地內捕蛤、捉紫貂、捉水狗子,采蜂蜜、挖棒槌,被逮到了两月,鞭一百。
直到后来,偷偷进入柳边外偷挖棒槌的人越来越多,管制也鬆了不少,但对抬棒槌的人绝对严惩不贷,因为那是皇家的贡品。
偷挖棒槌的人为了活命,便利用木头做的捶衣棒槌为藉口混进柳边外,时间久了,把人参叫做棒槌,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儿。
当然,行规里也说,喊棒槌是为了不將它惊走,有人说是为了保护棒槌,所以取一个经受捶打的贱名,还有人说长得胖乎乎顺顺溜溜的大个头人参,像棒槌—这各有说道,
就当一乐呵。”
反正是嶗嗑嘛,一个个有啥说啥,徐少华也说起一件事情:“前几年,我跟陆叔进山抬棒槌,还听一个老山狗子说过一件事,说是一个下乡知青,非要跟著生產队的人去放山,进山后他对放山的规矩一点都不遵守。
乱说乱讲,坐树墩、掏鸟蛋、遇到钱串子也打,满山乱窜,別人排棍拉趟子,他横著膀子逛。
有一天有人在山上发现棒槌,別的人跟著祝贺,是个五匹叶大货,把头忙著接山,戴笼头,拿火,抬棒槌。
那知青窜过来,將人推开了,直接把棒槌带著芦头从半腰断,品相残了卖不上价格,后来被把头让人打下山。
他后面告到知青办,结果人家一生產队的人全来了,让他赔,他才知道闯了大祸。
淮哥,你知道当时,我听你说不遵守那些规矩的时候,我都心慌慌的。”
卫淮笑了起来:“我知道,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既然形成了那么多规矩,肯定都有一定道理,也知道该入乡隨俗,但我主要还是为了咱们方便,也是为了咱们的安全考虑,所以有所逾越。
当然了,咱们一起进过山了,该遵守的,我也是遵守的,可没走邪路。”
陆勇接过话茬:“这倒是,不喊山接山,不砍兆头,带枪带狗,確实没啥大问题,也方便许多。就像上次,碰到的赫哲人老付他们,如果还按著规矩来,很有可能吃亏的是咱们。
柱子,你也別瞎想,我觉得卫淮就挺不错,规矩是规矩,遵不遵守,得看情况,到了山里边,咱们是为了求財,財到手,也得守住不是。
山里边不守规矩的人可不少,不能那么死板。”
几人说说笑笑,今天也不打算去排棍了,一帮子人抓紧时间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