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参王台(1/2)
第300章 参王台
陆勇和徐少华两人爬到悬崖下的平台,看到那一个个棒槌榔头,也呆了。
张著嘴,浑身颤抖著,陆勇更是直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山神爷啊,天幕拉开了,
老天开眼了,我特么放山那么多年,还从未在山里一次见到那么多棒槌。
想不到啊,万万想不到,在这种谁看了都觉得不可能有棒槌的地方,偏偏出了棒槌。”
卫淮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出来:“陆叔,就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种地方不可能有棒槌,这才让我们有了这机会。”
“也对!看来,以后寻棒槌,不能完全按老一套的法子来寻棒槌了,不管是什么再差劲的地方,总能寻到適合棒槌生长的地儿。”
陆勇心有所感,显得非常激动:“不愧是这种人跡罕至的地方,这棒槌找到一窝,那是真密啊。”
“淮哥,上去看看唄,都有啥大货?”徐少华更急於知道里边的情况。
卫淮点点头,领著头,小心地看著脚下,朝著那棵古树下走去。
这片地方,简直是一片天然的参田。
三、巴掌,有的地方成堆,密密地扎在一起。
二甲子、灯台子,隨眼一扫就是,期间间杂著一些四匹叶、五匹叶,只是走到树下,
甚至就看到了两株六匹叶。
也正是因此,卫淮心里寻思,会不会还有更大的货,於是问道:“陆叔,有没有可能七匹叶棒槌?”
“有!”
陆勇肯定道:“棒槌一般最大为六匹叶,也有七匹叶和八匹叶的情况,但那应该是棒槌的一种异变,就像苞米杆,正常的就一根茎秆,但有的时候,会长出两根三根的。
我是没见过,但在山里边,听老山狗子说过,那种长七匹叶和八匹叶的,分权那地方,会比较膨大,有的会扭曲,就像榔头上的跨海一样,正常的是葱状,但总有一些,
会在茎秆半腰,离著榔头老远的地方,长出那么一两个小枝,掛上两个参籽一样。”
但是,多子的情况会比较常见一些,本来是一个棒槌,因为环境太好,会同时有几个芦碗同时发芽,长出两三根莲子。”
卫淮细细想看陆勇这番话,也觉得很有道理。
他微微点了点头:“这一次,咱们把这些棒槌抬起来,就往回走,不在山里逗留了。”
“咱们才来了几天啊,这么急著回去干啥?趁著这些地方没什么人来找,咱们不趁机多找几天?”
徐少华有些不理解卫淮的意思。
陆勇伸手拍了他一巴掌:“你也是一路看上来的,你好好瞅瞅,就单是这一个平台上边,就有多少大货,柱子,咱们该知足了,把这些棒槌一抬,比去年的还多,也更值钱,
这一次葛大爷没来,咱们几个,能守看这些东西,好好走出去,就算不错了。
来的路上,你也看到了,有几个参帮,都是朝著这边山里来的。这要是不小心走漏消息,不知道多少人眼馋。
山里的棒找不完,不还有明年吗?
这些棒槌全抬出来,继续在山里待下去,不是好事儿。大货太多了,分出两人守著,
也不放心,好好保住自己已经得到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卫淮也是这想法,相比起徐少华来说,卫淮和陆勇更老辣些,想法更成熟。
干任何事情,一旦太过贪婪,就容易生变故。
听陆勇这么一说,徐少华也明白卫淮和陆勇的担忧了,微微点了点头。
“行了,话不多说,现在时间不早了,要抬棒槌,也是明天早上的事儿,忙了一天了,咱们今天晚上,就住在这台子上。
正好,这里山高,晚上风大些,也凉爽,还没有林子里那么多蚊虫—
说到这,卫淮犹豫了一下:“就是吃饭用水,麻烦了些。”
孟川笑道:“这有啥好麻烦的,我往山脚沟里边跑一趟就行了,柱子,跟我一起?让安巴和陆叔在这里守著。”
徐少华点头:“嗯吶!”
“我还有个想法,就是那些三、巴掌也全都给抬了,打封包带回去。
你们想,这么些参苗,不少已经是有年份的了,拿回去移栽,等以后长大了,价值应该会比参田里种出来的高。不是有不少放山人经常这么干吗?”
卫淮又说了自己的一个想法。
“这事儿能办,这里的三、巴掌,二甲子是真不少,好好搜一搜,能弄出不少来。”
徐少华一听,立马表示支持。
接下来,几人先顺著石子下到放快当兜的地方,把东西背到平台上,把黑炭、馒头也给领了上来。
到了这地儿,可就不敢让它们乱跑了,怕它们伤了棒槌芦碗。
卫淮从快当兜里拿了绳索,打了鬆紧合適的绳套,將两条狗拴在大树下面。
自打跟了卫淮,黑炭很少被这么拴过,委屈得鸣鸣直叫。倒是馒头情况要好得多,在以前的知青主人手里边的时候,它就没少被过,挺適应。
隨后,卫淮和陆勇两人取了篷布,选了间隙比较宽的石子,將篷布盖上,也不用什么木桿,直接用绳索从篷布的环眼中穿过,一些绑在石耐子上,没地儿绑的地方,则是用绳索拴石头缀著,形成一个简易的窝棚。
孟川和徐少华则是拿了盆子、吊锅、锑锅去山下打水。
在两人走后,卫淮和陆勇弄好篷布,用猎刀从一旁的几棵树木上砍下来一些木条子,
又取出两端各拴一枚铜钱的三尺长的红绳,从那棵大树根脚开始,给一棵棵棒槌上棒槌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