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眼花繚乱(1/2)
第323章 眼繚乱
真正让卫淮关心的是,萧飞在广东的所见所闻。
现在是八一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了。
他听得出,现在人们对各种东西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只要是南方沿海过来的流行货,都能以翻倍,甚至翻数倍的价格卖出去。
在广东那地儿,喇叭裤、萝卜裤、蝙蝠衫、蛤镜之类的东西很流行,还有各种电子手錶、布料之类的东西,都很受欢迎。
也正是如此,如今城里人的衣著已经不再是之前黑、灰、蓝三种顏色,而是开始变得五彩繽纷。
知青回城,一大批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都开始捣鼓著做生意,全各国地,不少人去广东、上海这些地方进货,然后带回自己的家乡摆地摊。
已经有不少人赚了钱以后,佃下门面,成为个体户。
萧飞的目標也是,再多赚一些钱,然后自己也弄个门面啥的。
说起城里的户口问题,萧飞摆摆手,冲卫淮眨眨眼:“手里边有钱,还怕寻不到关係?很简单的事儿。”
这一点,卫淮也不得不承认。
他之前在看到哈尔滨城里冒出那么多商铺的时候,他也有想法,最头疼的就是不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这一点,但细细一想,確实如萧飞所说,手里边有钱,不是什么大成问题。
萧飞闯荡这么些年,胆量早已经练出来,也是个很能钻营的人,混得不赖,
如今手头早已经资金过万。
按照他的说法,偷摸著搞这些小生意的人,有不少手头都很有钱了,只是不显山露水。
隨后,萧飞也问起卫淮的情况。
他简单將自己来东北的过程说了一遍,只说自己在这边跑山打猎,种地。
听著这些话,萧飞当即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那几个狗日的,真特么不是东西,等老子寻到机会,不弄死他们才怪。”
说起来,双石公社的主任,两人都有仇气。
卫淮心里边不由有了些想法。
这些年,盘算过自己的那些人,过得太安逸了些,得找机会跟他们好好算算帐,还有那个藏了多年的十八罗汉帽,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得找机会回去看看,
把东西给拿回来。
“你跑山、打猎能赚多少钱啊,要我说,跟哥混,哥带你一起发財,正好,
我也缺一个靠谱的帮手,咱们赚了钱,对半分!”
在萧飞的心里,跑山打猎找山货,那就是一个普通山民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
卫淮想了想,最终摇摇头:“二哥,我不像你,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可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事儿,暂时不能考虑。”
对,只是暂时不能考虑,而不是不考虑。
他想等等看,在形势更明朗的时候再说。
萧飞沉吟一会儿,微微点头:“你说的也对,你慢慢想吧。
从南边带东西来哈尔滨这边卖,这路子好走,別的地儿穷,但东北这边城里人有钱人多啊,也捨得,我去年跑了四五趟,很好赚钱,也在这边搭上了线。
我带来的这些东西,都不用我自己摆摊出手,直接交给哈尔滨南岗里戈里大街上一个叫百顺的商店出售,是个回城知青经营的个体商户。
你要是想好了,也想干这一行,到百顺商店,找店主留话给我就行,一说我的名字,他就知道。
不过,我得跟你说,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这就是机会,赚钱的大好机会,千这些事情,向来是先干先得,等到做的人多起来,你想做也不容易赚到钱了。
心里的决定,是越早越好。”
卫淮微微点了点头。
两人了不少时间,这个时候,店主在后厨也忙得差不多了,开始將菜品送上桌来。
卫淮给他倒了酒,吃喝起来。
飞龙、沙半鸡啥的,卫淮没少吃,同样是砂锅飞龙,在他吃起来,味道不如老葛做的,用料太多,那股子特有的鲜味被遮掩了不少,反倒不美,但萧飞吃得很过癮。
真正让卫淮意外的是,那山叫驴的味道,確实很好,拉出肠肚扔掉,里面是白白的肉,很香甜,外壳也脆香,確实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还有那清汤哈什蚂油也非常好喝,张晓兰连喝了两小碗,看得出,她很喜欢。
一顿饭下来,了卫淮不少钱。
问了店主,得知他现在店里收的飞龙,就得七八块钱一只,沙半鸡也得四块钱左右,才能收上来。
这还是本钱,做出菜来,价格就更贵了。
这让卫淮意识到,山里那些原本不怎么赚钱的小动物,也能赚钱了。
只是平日里弄到,不容易送那么远。
等到吃饱喝足,已经临近中午,店里来的人越来越多,没多长时间,馆子里的几张桌子坐满了人,吃野味的人是真不少。
而且单从穿著的衣服看上去,来吃东西的人,大都是兜里有钱的主。
卫淮心里边免不了浮想联翩,觉得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这跟他跑山打猎的事情,有掛鉤的,似乎会更合適些。
不得不说,碰到萧飞,跟他了那么多,对卫淮的影响不小,说得他心里直痒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