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毛尖蘑成片的地儿(1/2)
第339章 毛尖蘑成片的地儿
进入秋天的大兴安岭,顏色就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叶子大的,总是最先变黄的。
到了中秋,白樺树的叶片已经变成明黄色,枫树变得火红,落叶松也正在从绿到黄的过渡。
而到了晚秋,已然是一派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漫山遍野的落叶松,儼然成了此时的主角。
风一吹,松针肆意的飘洒著,金黄色的松针铺满山间。
晚上早已经下起了霜,只要头天晚上漫天星斗,第二天总会变得白茫茫的一片,要太阳出来两个多小时,才会化掉。
帐篷里的闷热,早已经被夜晚的寒冷取代。
晚上的帐篷中间,必须有不灭的篝火才能抵御。
比起裹著军大衣,深更半夜不时被冻醒的寻金队成员,卫淮和吴福斗,就要轻鬆得多。
他们没带被褥啥的,只是带了进山常用到的狗皮筒,他们也习惯这样的夜晚而这些工程兵,只有其中一个瘦瘦小小的青年是东北的,其余人都不是。
但好岁也是部队接受过训练的人,哪怕被冻得够呛,却也能裹紧大衣和褥子,硬生生地挺著。
这一趟进山,熟悉山里气温变化的卫淮,特意將去年放置到现在未曾用过柘木弓给带进山里来。
下霜后,就是打灰狗子的时候,也是灰狗子漫山遍野搜寻松子、坚果存储过冬的时候,灰狗子成了隨处可见的小动物。
这就让吴福斗羡慕了,看著卫淮溜溜达达,不时用弓箭射下一只灰狗子,他自己的双光猎枪,却没有用武之地。
双管猎枪,无论是用鸟弹、鹿弹还是独弹打灰狗子,得到的,大部分將是卖不上价钱的下等品,发挥不了,他以往主要依靠硬板夹子,或是找灰狗子洞捕捉。
进山第六天下午,帐篷第三次搬动。
傍晚的时候,来到山间一条宽逾十来米的浅水河流边的缓坡上驻扎下来。
晚上,宋廉正煮了饭,穿行山岭的时候,一帮人在见到蘑菇和木耳的时候也会捡拾一些,成为今天晚上的晚饭菜。
蘑菇早已经生发不少日子,在山里见到的时候,他们总会问卫淮和吴福斗,
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也让这帮外来的工程兵,懂得了蘑菇的辨识,吃过这些美味后,蘑菇就成了几乎每顿都会有的菜餚。
另外,卫淮每天打到的灰狗子,一开始还有不少人牴触,觉得下不了口,可当卫淮烤出来,一个个浅尝后,就变得喜爱了。
每天临睡觉之前,篝火边,总会有人用棍子穿上几只灰狗子,抹上盐烤著,
仿佛要吃过以后,才能踏实入睡。
只要卫淮打到灰狗子,自然也成了每顿必不可少的菜看。
今天刚搬到这山谷,眾人来不及欣赏周边美景。
隔天早上钻出窝棚,伸展看腰身的时候,一个个却是被眼前的景象给吸引住了眼睛。
放眼所及,山岭间晨雾迷濛好似仙境,仰头一看,蓝天白云,吸入一口凉凉的空气,整个人似乎都觉得通透了一般。
但身背任务的他们也只是简单感嘆。
吃过早饭,庄弘毅让一眾人带上工具行李,朝著河边走去,开始了一天的搜寻、取样。
按照薛进文的安排,今天的重点排查对象,就是这一条河流。
卫淮和吴福斗两人,看看一帮子人下到河边,开始挖筛选,他们也各自提著猎枪,分到河岸两侧,各自找著猎物。
寻金队伍从不管这些事儿,只要两人不要离得太远就行,
此时,正是山里灰狗子出没的时候,卫淮进入松林,没多长时间就看到了一只灰狗子,在黑炭的辅助下,开始了一天的射杀。
这些日子,他每天都能弄到十多二十只灰狗子,顺带的,时不时在山坡上,
看到个灌子洞或是遇到只头,见到狐狸,能打则打,被惊动了,知道在山林里,猎狗不容易上,也就不勉强。
不扎在一个地方,即使主打一个隨遇,也总能遇到不少小动物。
他也曾在山里听过几次鹿鸣,但人不能离队伍太远,卫淮也就放弃了追。
在他看来,这个时候的马鹿,比较有价值的,也就是鹿鞭、鹿心血啥的,至於鹿角,早已经骨质化,除了熬不值什么钱的胶,没什么大的用处。
这个时候打,有些划不来。
也就在这一天,卫淮在下午的时候,看到了一只紫貂。
碰到这种好东西,怎能放过。
眼看寻金队伍,在河边河沙淘金,需要折腾不少时间,他当即让黑炭跟著紫貂追出去。
这一追去得有些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