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今年下雪有点早(1/2)
第389章 今年下雪有点早
今天进山是来不及了,李嘉树干脆在河边,看著两人拉网捕鱼。
卫淮和孟川下的是小掛网。
掛网的大小规格以网眼能伸进几根併拢的指头为標准:一指细网、二指网、三指网、
四指网等等。
网眼越大,意图逮的鱼越大。
一般都是晚上下网,清晨溜网,即检查网上是否有鱼,如果有鱼掛网上,將鱼取下,
网整理好后重新下到水中。
自从土地到户,兴安公社这边的生產队没怎么组织捕鱼,倒是公社每天会有人来收鱼,运往县城供应。
黄岭村里有几户人家,到了捕鱼季节,就专门做这事儿。为了能捕到更多的鱼,往阿木尔河上游走去老远,在河岸边搭了棚子,傍晚下网,夜里就住在窝棚里,早上天还没亮就开始收鱼。
得赶在天亮之前,將捕捞到的鱼送到公社,卖给收鱼的人拉走,时间要是错过了,捕到鱼也就只能带回家,吃不完的晒鱼乾。
普通鱼肉价格便宜,也就只有好点的鱼能卖上点价格,但好鱼不多,收入也就一般。
关键是,下网捕鱼比较麻烦,平时还要织网、补网什么的,太囉嗦,而且,这种事儿,封江后效果会更好些,鱼也方便保存。
卫淮和孟川来捕鱼,其实主要也就是想换换口味,剩下的是想带往狗子沟,餵两只黑瞎子幼崽。
倒是不怎么在乎捕到多少鱼,也只是下了两张小掛网,鱼线下了四根。
在山里边,抓鱼最省事儿的法子,就是下须笼。
柳条子编成的口小肚大的须笼,里边放上豆饼啥的,鱼儿很容易受豆饼诱惑,钻进容易进难得出的须笼。
这法子,村里的小孩都能做,但逮到的也儘是些手指长的小鱼儿。
要想逮到大鱼,最简单的法子,则是放鱼线。
一根几十米长的,鞋底线般粗细的蜡线上,掛上几个大鱼鉤,鱼鉤上是手指长的小鱼儿或是小蛤、大蚂蚱之类的鱼饵,蜡线上靠近掛鱼鉤的一端,拦上一个几两重的铁环之类的物件。
通常是晚上放鱼线,提溜著蜡线有铁环的一端,尽力向河中心甩去,甩得越远越好。
等绷直了的鱼线沉入江底后,將鱼线的另一端在岸边拴好。
第二天清早溜鱼线时,一般都会有收穫。
卫淮和孟川晚上懒得折腾,鱼线和网都是早上下的,下午的时候来看看。
此时,他们正穿著水裤收网,用的是二指网,註定逮到的鱼不会有多大。
不过,两张渔网还是给两人带来了二十多斤的鱼,卡在渔网缝隙里,挣扎中,又將渔网捲成一团,摘起来有些麻烦。
等到渔网中的鱼摘完,他们都没有再將渔网再下到河里的想法。
隨后,他们开始收鱼线。
第一根鱼线就有了收穫,其中两个鉤子上,掛著一条三四斤的大鲶鱼和一条昂刺鱼。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第二根鱼线掛了条哲罗鱼,也不错。
三人沿著河岸往上游走,远远就看到河面上不时有翻腾的水,再看看被一下又一下绷紧的第三根鱼线,两人立马意识到上了大傢伙。
“快快快,赶紧解开蜡线溜它,免得蜡线被扯断跑了。”
卫淮和孟川两人忙看拦鱼线的小树边跑。
卫淮先一步抵达,解开鱼线,就感觉手上传来一股巨力,绷直的鱼线,拽著他不由自主地朝著浅水里走了两步。
孟川手搭凉棚朝河面上看,分辨出那蹦跃得厉害的大鱼,兴奋地说道:“安巴,是条小鲤鱼!”
“我,用鱼线都能干到鲤鱼,真是没谁了!”跟著凑热闹的李嘉树也兴奋。
这是卫淮也没想到的事情。
鱼线的鱼鉤上掛著的,不过是指头大小的狗鱼而已,一般来说,引诱到鱼的可能性不大。
作为鱼饵的小鱼,给鲤鱼塞牙缝都不够。
但既然上鉤了,焉能让它跑掉。
卫淮不断地隨著鱼的挣扎和喘息的间隔,时而放线,时而收线,沿著河滩边,跟著大鲤鱼往下游走。
折腾了一里多地,那鲤鱼还在活蹦乱跳,孟川跟卫淮换手,继续折腾,不断地消耗鲤鱼的体力。
又往下游走了两三百米,终於来到一处河道的大拐弯处,鱼精疲力尽了,两人合力,拖拽著蜡线,一点点地將鲤鱼溜到浅滩上。
將蜡线交给脚蹬亮皮鞋,此时却早已经灌满泥水的李嘉树抓著,两人穿著水库,直接衝到浅水里,一人抠著一边的鱼鳃,终於將这条鲤鱼给拖上岸。
“怎么说也得有两百来斤吧!”
“我看悬殊不大!”
在把鱼鉤从鱼嘴里取出来的时候,卫淮才看到,大鲤鱼是吞一条五斤多重的大鱼上的沟。
他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要知道,卫淮当时用的鱼饵,只是一条几寸长的小鱼,而这条被鲤鱼吞掉的大鱼,为了吃小鱼上鉤,结果,它自己成了蝗鱼的鱼饵。
这事情还真是赶巧,也算是碰了回稀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