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麻袋装钱(1/2)
第401章 麻袋装钱
这天晚上,等人都走完了,卫淮和张晓兰,將这些年跑山打猎和抬棒槌赚到的钱,连同这次买人参分到的钱,全都给搬到炕上。
一百张一背的大团结堆放著,怎么看都觉得壮观。
两人一人数了一遍,有八十四万之多。
也就是七六年卫淮到了北境山里,初学跑山赚得少点,从老葛跟著卫淮到依林林场开始,打皮毛、打肉、抓马鹿,后来和陆勇他们一起放山,赚得的钱,每年都变得很可观了。
这是整整八年时间的收入。
除了卫淮的勤奋外,老葛的帮扶也不少,哪怕是到了现在,每年他在周边山里溜达、
养头,都能给卫淮添加不少的一笔钱。
当然了,真正盘算下来,卫淮的財產不止这些,
上次到伊春打猎归来,所得的熊胆,卫淮分了十个,孟川分九个,加上这些年存下来的,他的熊胆有三十多个。
另外,抬到的棒槌,在家里边存放著,能达到参宝级別的棒槌就有两个,六匹叶,五匹叶的数量也不少。
朱老板捨得两万买个五匹叶棒槌,那剩下的棒槌,价值只高不低,而且,隨著棒槌的数量越来越少,往后的价格恐怕也会越来越高,这个暂时没法估量。
再有就是从完达山莲泡那里拿回来的十来斤金砂,姚天泽送来的两斤金沙以及岳父陈汉鹏拿来的那些金饰和大小黄鱼,这也是一笔大钱。
以现在的黄金价格,单是那些质地不纯的金砂,也是二三十多万的东西。
粗略地一合计,卫淮手里的资產,绝对能超过一百二十万。
有辛苦赚来的,也有不少是横財,两口子盘腿坐在炕上,看著那一堆东西,久久无言过了许久,卫淮才说了一句:“这算啥?比起人家做生意的老板,还不如人家干一年的收入,这才哪到哪儿啊?。”
“明天去存钱,你准备怎么拿?”
张晓兰看著卫淮:“別看是一堆纸,份量可不轻,怕是得有一百多斤吧?”
“至少有一百六十斤,我听人说,一张大团结,刚好一克的重量!”
卫淮深吸一口气:“存八十万吧,其余的留在家里备用,到时候用麻袋装。”
“淮哥,我怎么有些担心,你说这些钱拿去存,银行的人看到了,会不会怀疑、盘问?”
张晓兰忧心,哪怕她小时候就住在一个经管收购站的人的家庭里,也几乎没见过超过万数的钱,也就是嫁给卫淮,看著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多,越多就越心惊,以至於她连串门的想法都没有,就想好好守著,生怕被人惦记。
眼下,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消息,又处处显示,正在风口浪尖上—-她担心遇到麻烦。
卫淮想了想:“你说的有道理,这样,我把这些钱分开存,不存在一家银行,確实有些嚇人了,实在不行,我多跑两个县城,或者,乾脆去一趟哈尔滨。”
两口子將这些钱小心地分装在两个袋子里。
兴安公社这样的小地方,只有一个邮电所,也就是办理一些匯款能行,还没有存钱的业务。
之前他已经问过朱老板,最近的呼玛有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他准备一家存四十万。
第二天,虎子、万永华都来到卫淮家里,和卫淮一样,都是用袋子装看钱,只是,一个个看到卫淮搬出的两个袋子,都不免瞪大了眼睛。
他们现在才知道,卫淮的家底有多丰厚。
估计最淡定的,也就是孟川了,他也有了几十万,並且跑山打猎和放山抬棒槌,不少时间都是跟卫淮一起的,最是清楚卫淮的情况。
卫淮和孟川都有猎枪证,有这证件,带著枪乘火车都没问题,一帮人带著的钱財不少,必要的防卫不能少。
一起吃过早饭,老葛骑著枣红马前往鹿角沟看守那片参田,卫淮他们几人则是选择到公社坐班车前往呼玛,准备返回大坡的陆勇和徐少华,也跟著几人一起到呼玛,再转火车前往哈尔滨。
呼玛出来,有两条公路,一条经过兴安公社到漠河,一条到塔河,早几年前,就已经有班车每天往返。
跟大爪子遭遇的那一次,卫淮差点被弄死,在呼玛住过院,对这地方倒也算熟门熟路。
几人赶到公社,早早地买票坐上班车,前往呼玛的人不多,车里边显得宽鬆,车子到点就走。
有人也不时朝著几人投来惊奇的目光,但看看抱著枪的卫淮和孟川,就连搭话的想法都没有,反而多了些警惕。
公路沿看界江而建,江边多城镇和村落,而对岸毛子那边,却鲜有城镇村落,就算有那么一两个,看上去都不大,更像是大片的原始森林。
看到的更多的是隔一段距离有个高耸的哨楼。
卫淮记起老葛说过毛子大兵压境,也看不出那些人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只是在沿河的位置,时不时就能看到一小段的铁丝网,上面掛著警示牌,什么“严惩不贷”“越境坐牢”之类,江面上时不时也能看到一艘艘巡逻船驶过,路上还有巡逻队伍。
整条界江,真的就像是一条黑龙,那是因为江水流域穿过森林,大量的腐殖物落入江中而呈现的顏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