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鰉鱼圈(1/2)
第450章 鰉鱼圈
卫淮守在山里的时候,孟川回到黄岭,將那三只青皮子给弄了回去,皮毛扒了,留了一只餵狗,剩下的两只给了万永华和虎子餵头。
黄岭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卫淮背著自己的那些金子,了两天时间抵达哈尔滨食乐馆。
张晓兰已经在呼兰区东边盘下一个小院,说是主家去八五年的时候一家子去深圳务工,现在已经在那边买了房,也就不要哈尔滨这农家小院,只了一千多块钱买下。
因为有马匹有猎狗的缘故,不好放在城里,当天傍晚,张晓兰就领著卫淮去了那农家小院。
那是挺不错的一个小院,有一层小平房,该有的圈房、仓房、地窖之类的都有,院外还有一片菜地。
在卫淮没来的时候,张晓兰还专门找人好好打理修了一下,把屋里的大炕翻新,墙体重新粉刷,连窗子都已经换了。
狗窝也专门砌了一个,家里餵马的草料也买来不少,包括豆饼、苞米、黄豆之类,也一样准备了两三百斤,足够马匹舒服地过完这个冬天。
另外,还准备了不少木柴和煤炭堆放著,
整个屋子被打理得有条不紊,比黄岭的木刻楞住著还要舒服得多。
张晓兰把卫淮能想到的都提前想到了,甚至弄得更好。
这院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屋里通电,终於可以结束点煤油灯的日子。
孟川也请张晓兰帮忙,就在隔壁托关係盘下个院子,只是的钱比卫淮这里的还要高得多,两千多块。
主家原本不答应,但看在这笔钱,都够他们在主城里买下一套房子还有结余的份上,也就同意。
和卫淮一样,孟川也有猎狗和马匹需要餵养,在城里不合適,另外,皮毛的制,在城里的铺面也不方便进行,冬天还好,要是到了夏天,那一股子腐臭气味,真的让人难受,他也需要这样一个远离城区的地方,方便晾晒、制皮毛。
卫淮入住小院的那天,城里起了一场大烟泡,这样的天气,只適合猫在家里,餵狗、餵马之余,看看报纸。
食乐馆的事情,有张晓兰一个人足够了,卫淮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张晓兰平日里领著三个孩子住在城里的屋子里,碰到周末,就领著孩子一起过来小院居住。
比起之前动輒一两个月不碰面一次,已经好太多。
这天,张晓兰领著三个孩子,提著些食乐馆里边的食材回来,顺便给卫淮带回来一封电报。
电报是双石镇卫久和发来的,要买车,缺一万。
卫淮看过之后,给张晓兰写了匯款地址,让她回到食乐馆,抽空到邮局给他匯过去。
张晓兰听卫淮说是老家曾经不止一次救济过他,让他有饱腹之恩的二爷,只说周一回去就办。
另外就是岳父大人陈汉鹏知道卫淮在哈尔滨城郊盘下一个小院,也过来玩了两天,凑在一起喝了两顿小酒。
回去的时候,卫淮让他带走了两苗从老爷岭带回来的棒槌,回去泡酒喝。
年前渔猎所得收入不少,年后因为老葛的事情,耽搁了不少时间,眼看再有个把月的时间就要开春了,卫淮决定抓紧时间,进山再打些皮毛。
而这里,最好打猎的地方,就是小兴安岭,距离不远,又可以到巴彦龙泉林场岳父家里落脚,
这是在陈汉鹏离开后,就已经说好的事情。
他叫上孟川做好准备,隔天骑上马领著猎狗,前往巴彦。
也就百来里路的距离,骑著马,一天的时间,轻鬆赶到。
在这里,吃喝自然不用担心,趁著休息的时候,请村里三个熟识的猎手小聚一次,第二天,两人就进了山里。
山中正在採伐,大兽往往在更深的山里,在林场周边,能见到的大兽也就只是野猪,另外就是野鸡、跳猫子、灰狗子为主,就连飞龙,也只是两三天能寻到那么一两群。
但以两人的枪法、箭技巧,每天几十块的收入还是能弄到。
在猎物稀少的情况下,只能以勤快来弥补,隨著两人往大菁山县方向的深山搜寻得越来越远,
倒是又在山里寻到四个熊仓子。
地上被积雪覆盖,看不出痕跡,都是两条猎狗凭藉气味发现的,有五六半在手,轻鬆掏了仓子,算是这一个月最大的收入。
直到开春,冰雪开始消融,两人才结束这次冬猎,一人也赚了大几千块。
然后,卫淮和孟川又往黄岭跑了一趟,主要是去几个炮手家里去收一下冬季存下的燻肉和皮毛,顺带又往山里去祭拜了一下老葛。
结果,到了山里才发现,那用樺皮做成的棺材已经变形。
卫淮思来想去,觉著就这么放在树上,任凭风吹日晒雨淋也不是事儿,还是决定给他土葬。
虽然老葛希望自己就这么以鄂伦春人最传统的方式安葬,但卫淮却不希望老葛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点念想就这么没了。
里边的东西挺有价值,他不希望这些东西成为別人凯的存在,同时也不希望成为豹子、乌鸦的食物。
所以,卫淮决定,趁著天气还在没有热起来,把老葛好好安葬一番。
当天时间已经来不及,两人就在树边燃了一堆篝火,守著过了一夜。
清晨,天气依然寒冷,树枝上掛满了雾淞,要到中午太阳高升才又里啪啦地掉落,然后入夜后,又因霜冻,重新掛上一层雾淞,只是隨著温度的提升,会越来越少,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笼罩著灰濛濛的云层,又刮著一阵阵的西北风,估计今天太阳很难探头了。
不时被风吹落的雾淞掉进脖子,让本就收缩著的脖颈儿收得更紧。
本来就盘算著给老葛安置一座坟墓,所以,进山的时候,找万永华、虎子借了镐和铁锹,还有锯木头所需的锯子、斧头,就在树下边选了片略有点缓坡的地儿开始清理。
此地坐北朝南,背风朝阳,居高临低,足下有活水,远处还有应山,按照卫淮所听闻的一些风水讲究,这就是一个做坟地的好地儿。
这个时候,天亮得依然不快,天黑得也早,两个人刨一个墓穴不敢怠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