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拉绳索(1/2)
他们的首领阿剌骑马立於眾將之间,眼神冷漠无情,扫视了一遍驻扎於山顶的大营,嘴角不由得微微撇起,是对眼前的防守布置不屑一顾。
其实,这里所谓的“山岗”仅仅是一些不过百十米高的土丘而已,属於官厅山向西延伸出的几道矮小山脉。
其地形不仅不算险峻,反而相对开阔平坦,几乎可以让敌人的骑兵轻鬆驰骋而上。
选择这样一个位置设立营地並非张辅將军本意,只是出於无奈之举——
一是这里確实为方圆数十里內的制高点。
二是此地虽然平缓却有著些许高低错落的小坡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敌人快速衝击的优势。
三则是附近水源充沛,便於取水补给。
但是上述理由都不足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最关键之处仍然在於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即將来临的瓦剌骑兵狂潮。
年轻的將军李承影此刻正站在高坡之上,目不转睛地注视著山坡下的景象。
昨日之战后,他已经经歷了从生涩到成熟的巨大转变,內心中那份曾让他感到窒息般的恐惧也已渐渐消退,代之以一种更为冷静从容的態度面对眼前局势。
昨天血与火洗礼过后的经验积累,使得这位初露锋芒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山下的瓦剌大军集结完毕后,旌旗飘扬,战鼓隆隆,整个山谷都迴荡著低沉的號角声。
隨著阿剌一声雄浑有力的命令,骑兵如脱韁的野马般衝出队伍,他们没有紧密排列,而是分散开来,形成一个鬆散却充满杀气的队形,向著山顶上的明军大营疾驰而来。
每一匹马蹄下溅起尘土,在空气中划出道道残影,仿佛是大地在颤抖。
李承影站在山巔之上,目光如炬,紧紧盯著山下那片黑压压、气势汹汹涌动的敌军。
他从这群瓦剌战士的动作和部署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不一样的信息:
对方首领绝对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不同於先前伯顏那种直来直往的大规模正面衝突方式,这位將军显然更倾向於运用智谋而非蛮力解决问题——
只见一队轻装骑兵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呈扇形缓缓推进,並不急於快速逼近,而是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却步步为营地试探著防守严密的明军阵地边缘。
阿剌心里盘算得很清楚,之所以选择这样小规模先行尝试,是因为他意识到即使自己麾下有著庞大兵力优势也不能轻易挥霍。
假如明军採取远程火力,压制手段对付这支仅有五百人的小分队,那么很可能无法对己方造成实质性的致命打击,反而会暴露自身弱点所在。
而一旦发现对方防御体系存在漏洞,自己便可以迅速调整战略安排,调集更多力量发起猛烈攻势,趁机一举突破敌人防线。
阿剌与也先虽素来不和,但作为常年征战疆场的老將,其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儘管对於之前一日伯顏败北的具体情形並不了解,凭藉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判断力依然让他做出了最合理的进攻决策。
果然,山岗上的明军开始踌躇,看著稀稀疏疏、散乱无章的瓦剌士兵,他们没有放箭。
甚至连火炮都没有发射。
这说明对方对於自己的这种试探性进攻感到忌惮,不敢轻易发动反击。
其实,阿剌只猜中了一部分真相。
作为明军中的精锐部队,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並没有因为对方如此简单的试探行动而陷入恐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