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抗衡(1/2)
但如今,皇帝显然对那些劝諫置若罔闻,並没有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同时,因为许多文官对李承影心存芥蒂,自然而然也减少了同天顺帝接触沟通的需求。
“先生,”这时,张辅转向李承影恭敬地稟报导,“我们之前派出去侦查敌情、收集情报的手下们陆续返回营地匯报了消息。”
他就像是一位出色的副手般尽忠职守,不仅挑起了维持整支明朝大军日常运转秩序这一重任,更积极参与进策划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工作中去,为实现最终目標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虽然张辅已经高龄了,但常年驰骋沙场的经歷,使得他不仅身体依然健壮,精神更是矍鑠。
他的眼神里依旧透露著锐利的锋芒,仿佛能看透世间的一切迷雾。
尤其这段时间以来,一种莫名的振奋感在他的心中悄然升起,因为他发现大明军魂终於有了后继之人。
这不仅是对大明朝的忠诚延续,更是一代武人的梦想和责任传承。
从个人能力的角度出发,很多时候,张辅都认为自己並不比李承影逊色太多。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这位年轻指挥官凭藉超越时代的知识储备確实占据著无可比擬的优势。
这些珍贵的信息让他能够洞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出最为合理的决策与安排。
如果没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支撑著李承影,单纯就论天赋才能而言,张辅自信即使对方努力奋斗一辈子也远远不够资格成为自己的助手之一。
然而,对於这位看起来出身並不显赫的李先生,张辅却抱持著前所未有的讚赏態度。
他认为,在李承影身上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大明军人应该具备的所有品质——智慧、勇气、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国家无比深厚的爱戴之情。
正因如此,张辅才甘心情愿地退居二线,將更多机会留给这个极具潜力的年轻人,希望能够看到李承影带领整个军队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经歷过两场规模宏大的战役洗礼之后,李承影表现出来的机智果断与战略眼光令所有人刮目相看,也让作为老前辈的张辅愈发感到欣慰与骄傲。
这一切都使他更加坚信当初选择支持並辅佐李承影是一个极为正確的决定。
“你有什么打算?”
当被问及时,面对眼前这个即將揭开未来面纱的重要时刻,即使是像李承影这般冷静理智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显得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毕竟,接下来每一步棋局如何落子都將直接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变化与发展方向。
派出去的队伍,经过了数日艰难的跋涉,终於回到了大营。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他们带回了一支疲惫但坚定的队伍,已经回来了三十支,总共收拢的分散各地的將士足足有五万人。
这是一场惨烈的大溃败后的奇蹟,加上我们之前的两万人,现在整个大营里已经有七万人马了。
张辅看著这些疲惫但目光依旧坚韧的將士们,心中不由地升起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和自豪感。
“人员配备如何?”
李承影的声音打断了他短暂的思绪。
声音中虽带著询问的语气,却也透出几分急迫和期待。
毕竟,现在的每一分军力都是宝贵的。
“这是详单。”
张辅回答道,从身旁取出一张精心编制好的名单,递给了对方。
那纸上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职务信息,可见为了准备这份清单,张辅费了不少心力。
李承影接过这张薄薄的纸,仔细地审视著上面的內容,时而蹙眉思考,偶尔还拿起笔,在一旁空白处轻轻勾画上几笔批註或標记,显然他对这份情报十分重视。
片刻后,当他觉得已经了解得足够清楚时,才抬起头望向张辅:
“其他的准备工作进展怎样了?”
“我们按照你的指示,已经悄悄地將假消息散布出去了,只是暂时还不知道那位瓦剌首领也先会不会真的相信。”
说到这里,张辅的表情有些许不確定,毕竟这种计策成功与否,往往取决於敌人是否会上当。
“我们並未指望一次就让也先完全陷入我们的圈套,关键在於能否通过这种方式打乱他的阵脚,哪怕只有一点点效果也好。”
李承影语气平稳,但言语间却流露出对於胜利坚定的信心,“至於接下来的事,还得劳烦国公按照之前我们商定的计划来重新组织和训练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