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新华书坊(2/2)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跟著李刚那个老匹夫下场。”何谦愤怒的说了一句,语气中带著几分无奈。
隨著反对科举的官员们及其家族陷入困境,朝堂上的风向也开始悄然变化,那些原本反对科举的官员们,纷纷开始转变態度,表示支持科举的推行。
几日后的朝会。
“陛下,臣等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科举之事確实有利於我大周的未来,臣等愿意全力支持太子殿下,推行科举。”李刚在朝堂上躬身行礼,语气中带著几分恭敬。
之前反对的官员们也开始隨声附和,同意了太子的科举之事。
周皇坐在龙椅上,微微一笑,语气中带著几分深意:“李爱卿能有此觉悟,朕心甚慰。既然如此,科举之事便按太子所奏,从明年开春之后开始实行,具体的事宜由各部尚书详细商议,三日后弄个详细的章程交给內阁。”
“陛下圣明!”殿內眾臣齐声应道。
朝会结束后,周皇回到御书房,坐在龙案前,望著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气。
“太子,朕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未来的大周就看你了。”周皇低声喃喃,语气中带著几分担忧。
半个月后,一道朝廷开科举的旨意自京都传遍整个大周,无论世家子弟,或者贩夫走卒和平民百姓,只要是读书人,从此都將多了一条科举的出路,大周所有的读书人们都在欢呼雀跃,庆祝这一歷史性的时刻,那些学子无不感念周皇和太子的恩德。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英明!科举之事终於得以推行,我们这些寒门子弟终於有了出头之日!”一名年轻的学子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著泪光。
“是啊,陛下和太子殿下为了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不惜与世家对抗,真是英明之主!”另一名学子附和道,语气中带著几分崇敬。
“听说科举之事將从明年开春之后开始实行,我们一定要好好准备,爭取一举中第,为国效力!”一名年长的读书人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这样的场面在京都许多地方上演著,隨著消息的传播,天下读书人的兴奋情绪愈发高涨,大周各地茶馆、酒楼、书院,甚至是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读书人们热烈的討论声。
很快,这种兴奋情绪不仅限於读书人,甚至波及到了普通百姓,许多百姓也开始为自家的孩子准备书籍,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与此同时,远在厦州的太子周辰也收到了朝廷的旨意,他站在行宫的书房中,手中握著一封密信,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如今整个大周的读书人都在感念他这位太子殿下的恩德,说他圣明,未来必成千古明君,太子从小到大何曾享受过这等荣光,这不是臣子对太子的马屁,而是大周百姓和读书人发自內心的对身为太子的认可。
这几日出门,无论是百姓还是那些读书人,看他这位太子的眼神,不再是畏惧,而是充满了认同和期盼,这种感觉是太子在宫里从未体会到的,从这些朴素的眼神中,似乎找到了属於自己的帝王之路。
就在科举之事宣告整个大周的时候,一间名叫“新华书坊”的店铺悄然在大周各州之地悄然开启,里面的藏书很多,每天都有新的书籍送来,关键是这里的书籍和笔墨纸砚,比起世家那些商铺,便宜了不少,让很多百姓之家都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