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偶遇普鲁士,波兰拼尽全力无法战胜(1/2)
彼得自西欧归国后,卡尔明显感到了危机感,俄罗斯会在彼得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具有威胁。俄国和波兰联合起来,將给瑞典造成沉重的外交、军事压力。
必须要在波俄准备好对瑞典发动战爭前,摧毁其中一个的军事力量。其中,波兰是最好的选择,波兰处於四战之地,四面受敌,瑞典很容易挑动周围一两个国家侵略波兰。波兰本身的农业也较为发达,进攻波兰可以依靠当地的粮食,而不太过担心后勤问题。
俄国就不同,在彼得完成改革前,俄国军队只是群乌合之眾,但俄国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特別是与瑞典的边境地区,人口稀少,森林沼泽密布,瑞典军队不可能从这里入侵俄国腹地,从而利用俄国军事改革的时机摧毁俄军。
反过来说,边境地区恶劣的环境,也会给俄国製造同等的麻烦,加上俄国士兵的待遇与后勤体系惊人的糟糕,不用等到同瑞典军队决战,仅仅是从俄国境內走到英格利亚,就足以使灰色牲口损失惨重,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了。因此,在防御中消耗俄国,最终歼灭俄国主力,远远要比深入俄国境內打仗划算的多。
自然,卡尔现在的外交政策就是对奥古斯特乘胜追击,直到彻底摧毁他在波兰的统治,扶持个亲瑞反俄的波兰王朝,或者直接分裂波兰。
派铂伯爵本身就完全服从於卡尔,自不必说,负责外务的本特·奥克森蒂纳尔与瑞典其他大臣,在得知奥古斯特的阴谋后,也赞同继续给他製造麻烦。
奥古斯特完全不清楚瑞典有形的大手正操纵著他的命运,他愁眉苦脸的在波多利亚调解萨克森军队和波兰军队之间的衝突,却没有想到,在柏林的布兰登堡宫廷中,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的面容正因嫉妒他而变得扭曲。
“奥古斯特这样的蠢货都能成为国王,我难道就不应该得到与我的权力、军队相匹配的地位吗!”
腓特烈三世对大臣和顾问咆哮道。
自他的父亲“大选帝侯”弗雷德里克·威廉在1676年费尔贝林战役中击败瑞典军队后,布兰登堡就逐渐崛起为德意志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
可让腓特烈三世一直感到鬱闷的是,现在布兰登堡的影响力却仍然比不过巴伐利亚、萨克森这些诸侯,即使他们的军事力量与人口还比不过布兰登堡。
特別是在奥古斯特带著萨克森军队进入波兰,加冕为波兰国王之后,腓特烈三世发现统治著萨克森这个儘管富有军事上却並不强势国家的奥古斯特,居然在头衔上压过了自己。
奥古斯特已经是堂堂的波兰国王,腓特烈却只是布兰登堡选侯和普鲁士公爵而已!
腓特烈三世当然也希望能得到个布兰登堡国王的头衔,可是,按照帝国的法律,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內,除了隶属於哈布斯堡家族的波西米亚王国,不能存在任何王国。
在过去的几年,他也试探过皇帝,皇帝自然不希望帝国內再出现个权威,直接了当的拒绝他。
不久后,腓特烈三世又和巴伐利亚公爵马克斯·伊曼纽尔签订个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支持,给皇帝施压,允许他们持有国王头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