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博莱斯拉维采条约(1/2)
欧根最担心的就是,瑞典军队在占领萨克森后,以各种名义滯留在当地。那时,无论卡尔是要將萨克森打造成干涉德意志事务的基地,或是试图將当地纳入瑞典的统治,对於奥地利和英荷都是不可接受的。
“您放心好了,瑞典军队不会留在德意志,在惩罚过奥古斯特后,他们自然就撤回本土。”
卡尔保证道。
“惩罚?您不止想让奥古斯特放弃波兰王位?”
欧根惊讶的问,他有点担心,眼前年轻人的野心无法抑制。
“是的,彻底摧毁萨克森的军事潜力,对於萨克森的所有邻国都有好处。”
卡尔著重强调邻国这两个字,也暗示奥地利能从其中得到好处。
“你想想看,萨克森保持三万人规模的军队,相比起微不足道的土地来说,不是太多了吗?它的军队保持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正合適,其中三分之二应该派到莱茵河流域,守卫当地的防线。”
卡尔想,將萨克森军队引到莱茵河战线是正合適的,一万两千部队的耗费使萨克森没有精力再去干涉波兰,同时,这点部队又对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毕竟法国的敌人加起来也有个三四十万大军,再多一万又何妨?
这样做也对奥地利、英荷有利,这三方有动力去保证奥古斯特执行条约。
唯一的缺点或许是会令萨克森面对布兰登堡的防御大为减弱,卡尔却不担心这点,布兰登堡真正有能力入侵西里西亚和萨克森,不是这一代人的事情,后人的事情,交由后人来解决吧。
欧根当然赞同卡尔的想法,这就能使他可用的兵力多出数千人(不包括本来就该萨克森派给皇帝的军队),自然不会反对。
接下来,卡尔又提出了几个条件,比如说萨克森支付赔款,瑞典军队在当地徵集物资等等等,这些都和奥地利没有什么关係,欧根除了出於人道主义劝阻卡尔不要劫掠的太厉害,便没有什么提出什么异议。
直到卡尔提出让奥古斯特改回新教。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萨克森应该是个路德宗国家,不应当改变宗教信仰。奥古斯特则宣称萨克森的国教依然是路德宗,而他个人却改信了天主教。这不是光明正大的钻帝国法律的空子吗?我认为,邦君的信仰应该和邦国一致,奥古斯特必须改迴路德宗。”
在奥古斯特改回新教后,他自然不会被信仰天主教的波兰人所接受,无法干涉波兰事务。当然他也可以再改回去,只是这样反覆横跳,势必不被萨克森人所接受。
这对奥地利就不是好消息。在三十年战爭战败后,哈布斯堡家族已经放弃令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改信天主教的打算。
可奥地利反倒是因祸得福,他在波西米亚和奥地利建立起专制统治,强迫当地的新教徒改信天主教,而不用担心其他德意志邦国的干涉,毕竟已经教隨国定了吗。
经过大土耳其战爭,奥地利成功收復整个匈牙利,本来信仰新教,以新教联盟盟主自居的特兰西瓦尼亚也被吞併。隨后,利奥波德在当地大力推行天主教化,强迫匈牙利人改信。
按照当时哈布斯堡家族的思维,匈牙利老是造反,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异端,只要他们回归正信,自然就忠於哈布斯堡家族了。他们没有想到,宗教战爭版本很快就变城民族主义版本,到后来,匈牙利人基本改信天主教,却依然爆发了1848年的大起义。
但就现在而言,哈布斯堡家族的天主教化政策並不成功,匈牙利新教徒的不满正在逐渐积攒著,只要点一把火,就会如同火药桶般轰然爆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