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华沙联盟(2/2)
自维也纳战役后,被打醒的奥斯曼帝国,不得不使用外交武器,来贏得欧洲各国的支持。可相当多的保守派,並不愿意过多的和西欧法兰克异教徒接触。
无奈之下,苏丹和大维齐尔,只能依赖居住在法纳尔区的希腊显贵,被称为法纳尔人,代替头脑顽固的土耳其人同欧洲人进行外交。
这次负责出使的波兰的大使,正是经验丰富的法纳尔人,亚歷山大·马夫罗科达托斯,他作为奥斯曼帝国实际上的外交部长,参与《卡洛维茨和约》的签订。
或许是马夫罗科达托斯同大维齐尔海珊帕夏关係很是密切,成功的说服自大的土耳其人割地赔款,皇帝利奥波德私下里授予马夫罗科达托斯世袭亲王与帝国伯爵的头衔。
无论在东西方,这位外交官都备受尊重。
“尊敬的马夫罗科达托斯亲王,能与你见面,真让我倍感荣幸。瑞典与奥斯曼帝国都受著莫斯科的威胁,两国是天然的盟友,我相信这次会晤后,两国的关係將牢不可破。”
代表卡尔出席华沙会议的,正是瑞典外交官尼尔斯·吉尔登斯托尔普,他一见到马夫罗科达托斯,就上前握手,表达了友好的態度。
同亲英荷的现任外交部长本特·奥克森蒂尔纳不同,吉尔登斯托尔普是个亲法派,他赞同与法国的联盟,因此也赞同与波兰的索別斯基派、奥斯曼帝国建立友好的关係。
马夫罗科达托斯也是一笑,他用著希腊口音的法语说道:“您可能不知道,打败萨克森人后,土耳其帝国的孩童都开始崇拜贵国国王卡尔的勇武,因此,崇高的朴特决定同贵国达成攻守同盟后,所有耶尼切里都在庆祝。”
经歷商业互吹后,双方开始准备正式的谈判。波兰人也加入进来,作为东道主,他们的人员比较多,负责正式谈判的就有莱琴斯基和波尼亚托夫斯基两人,波兰国王雅各布·索別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在眾多瑞典人、波兰人、土耳其人的面前,索別斯基说道:“彼得的野心是无止境的,他学习德意志人的练兵方法,建造简单,占领亚速,攻击克里木,派兵威胁波兰的黄金自由,还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开闢航路,各国都需要紧密的配合,在莫斯科人成为威胁前,將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各国代表纷纷宗教,虽然三国的信仰不同,以前经常打得死去活来,现在也是捏合在一起,共同抗俄了。
才正式召开会议,三方就已经决定签订同盟条约,称为“华沙联盟”。规定三国之间结为对俄罗斯之间的攻守同盟,不得私自同俄罗斯议和。
嗯,条约里的用词是“莫斯科”,彼得也是“莫斯科大公”,瑞典人倒是会直呼俄罗斯这个名字,波兰人则坚持认为“罗斯”或者“鲁塞尼亚”这个词指的是基辅和明斯克,莫斯科才不配称为罗斯。
土耳其人则出於自大,一贯看不起欧洲的皇帝们,他们还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奥地利大公,大土耳其战爭后才开始承认哈布斯堡的帝位,更不会將罗曼诺夫家族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