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怒火中烧的李嗣业(1/2)
“不过是个叛徒,待回了大唐,定要收拾他。”陈志慷慨激昂的说道。
李寧不想过多討论移地健。
他並不知道高仙芝、李嗣业、段秀实等高级將领,或者说朝廷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但他知道移地健这个人可阴鷙得很。
有时候他也弄不明白政治的复杂,怛罗斯这场战役输是因为葛逻禄所部背叛,可到了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又与葛逻禄和好了。
並且葛逻禄先是派出第一任太子,也就是叶护太子领兵相助平叛,但叶护因战马损失过大,回国取马的时候死了。
改由新上任的太子移地健领兵相助大唐平叛。
而且开出的条件是將安禄山大军赶出长安后,葛逻禄士兵可以在长安洗劫三天三夜。
嗯,当然,长安没洗劫城,被大唐太子李适以“乱军退守洛阳,如果此时洗劫长安,恐不利收復洛阳”为由拒绝了。
收復洛阳后,洗劫的城池成了洛阳,遭难的百姓成了洛阳的百姓。
安禄山进驻洛阳没做的行径,却被平叛的葛逻禄胡骑做了。
那时的唐军却是视若无睹。
后来还加入了劫掠洛阳百姓的行为,真是可悲的耻辱。
……
段秀实走进中军大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安西副都护程千里、將军毕思琛、右威卫將军李嗣业等一眾將领围著一个沙盘。
边上架著一个煮羊肉的铁锅,火苗旺盛,营帐的气氛却有些压抑。
打仗吃瘪任谁都会不好受。
“段別將怎的一人前来,那名扭转战局,保下我军儿郎李什长呢,怎不见前来,让老夫好生看看,是何等英姿。”问话的是程千里。
在先前的战斗中带领骑兵作战,回营后听毕思琛说起是一名叫李寧的什长提出並返回军营將战马带出来才让大部分唐军得以活著返回军营,故產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仙芝没上任安西节度使之前,他与毕思琛在上任节度使夫蒙灵察跟前说过高仙芝坏话,不过这是过去的事情了。
“伤了!回营时险些坠马,如果不是他的两名手下眼疾手快,他便要砸到地上,恐伤上加伤。”段秀实沉鬱著脸,故意说得很严重的样子。
军中摸爬滚打数十年才做到了別將的他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李寧开路。
“伤得有多重!”李嗣业被段秀实那副鬼样弄得有些著急了!
他打听过救下自己的那人就是李寧。
嗯,一问就知道了,骑马作战的陌刀兵就一人。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深刻的记得那人救下自己后对自己说让他先走,自个留下断后的话。
而李寧那时还一点事都没有的样子,要是因为主动替换自己,留下断后而伤得过重,他会內疚一辈子。
段秀实摇了摇头,还没发话,李嗣业就长长的“唉”了一声。
“往后李寧若落了残疾,不能自理,婚事,宅邸老夫自当一一照料,必不短缺。”
段秀实懵了一下。
这啥跟啥!
高仙芝见状,对李嗣业安慰道:“此子虽救你性命,但你不必如此,以李寧临战的表现,老夫岂会不向圣人报他之功,即便他往后不能上阵杀敌,也是一名合格的军中参谋,老夫也不可能放著他不用。”
他上半身左右转动,环视半圈:“诸位今日莫忘了李什长之恩!若非他,我等恐已是怛罗斯城外的一滩烂泥!”
此言一出,场中的人岂能不知高仙芝有意扶植李寧。
毕思琛等一眾將领心生羡慕,却也没生过分的嫉妒之情。
“我等今日怎能忘了李什长救我等於危难之际。”
有將领抱拳致意,另一名將领跟著抱拳:“要是往日有人因李寧因手残走在街上受了白眼、嘴碎,洒家定要剜了他们的眼,撕了他们的嘴。”
这人见不得弟兄们因沙场征战而落了残疾,回乡后这便服出门被人拋以异样目光於恶言。
其余將领“……”
眼看事態愈演愈烈,李寧四肢都快被说断、眼睛被射瞎,仅剩下上半身躯的李寧靠咬著韁绳才回到军营。
段秀实赶忙开口阻止那些看似荒诞,实则表態的话语:“诸位听我说…诸位听我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