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你可有计策(2/2)
这件事不是李寧能做决策的,只有高仙芝能。
帐內静默了许久,高仙芝才开口道:“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程千里跪坐著道,端起茶杯,手停在半空:“只能期望朔方军能在粮草耗尽前来援。”
说完,把茶汤灌入口中。
段秀实摇了摇头:“朔方军会不会来援还不知道,或许,我们就不应该守在俱兰城,而是退守碎叶。”
封常清分辨了下形势:“朔方军节度使是李相,李相又兼任著安西大都护,安西出了事,李相脸上无光,想必坐镇朔方军主事的张侍郎不会拒绝出兵。”
李林甫除了遥领朔方军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外,还有单于副大都护等要职,在玄宗朝,只要得宠,身兼数十职也不是不可能,例如安禄山、王珙这些得宠的大臣皆是如此。
目前主事朔方军的叫张均,虽然他的官职是户部侍郎,但可称之为节度留后。
李嗣业站了起来:“有没有援军先不说,要等多久也不知道,还不如突围。”
高仙芝看著他,沉声道:“大食,调了重步兵围城,不想在军营那会稀鬆,戒备不严,强行突围,怕是死伤惨重。”
李嗣业“哎”了一声坐下。
王正见重重咳了几声后嘆息一声:“征粮守吧,守到援军抵达,前些天俱兰城的百姓不是才秋收吗?想必有余粮。”
“征粮…”他缄默了一会:“老夫亲自去……”这句话他拉得很长。
说完之后他颓丧著脸,本就苍老的脸似乎又苍老了几分:“苦一苦俱兰城的百姓,这次骂名,老夫来担,反正这身子骨没几年好活了,不怕骂,总不能让我大唐的將士空著肚子守城。”
杜环低下了头:“或许我们就不该守在俱兰城,一开始就回碎叶城,再去征粮,到了百姓没粮的时候,闹到我们这里,我们是好言相劝,还是…杀了。”
他的话不小,大伙都能听到。
但就是没人谴责他,王正见也没了心气去骂他。
李寧一直听著,他与眾人一样,虽然在討论,但也在思考对策。
他站了起来,对高仙芝一抱拳分析道:“节度使,大食在山上盯著我们,城中动静他们能一清二楚。”
“他们知道我们剩下十一天的军粮。”
“他们也知道我们有强行突围的能力。”
“我们强行徵收百姓粮食延长军中粮草用度这点肯定考虑得到。”
“所以,他们进攻时间一定会定在我们强行突围前,城內起乱子的时候,对吗!”
“对,百姓活不下去了闹事,我们自顾不暇时进攻是最好的时机。”
得到確切答案的李寧没行礼就坐了下来,陷入了沉思。
这举动很无礼,不过高仙芝看到他认真思考的模样没去说什么,与李嗣业等人討论起来。
突然,李寧站了起来,嚇了眾人一跳。
“那如果百姓在闹事,我们军营又不乱,大食看见了,是不是就该进攻了。”
“別说胡话,百姓闹事,我们怎么可能不分心。”李嗣业快要被李寧的话蠢哭了。
毁了,毁了,这孩子明明那么聪明,怎么到了最危急的时候说糊涂话呢,就该送你回去的。
李寧显得很自信:“节度使,將军,我要引敌攻城!”
没有好办法的高仙芝想听听李寧的想法:“你想怎么引。”
“利用敌人的已知製造盲点。”
眾將……说的啥啊!
高仙芝……:“书读得少就別老说些自己才听得懂的话。”
李寧沉默了:到底谁读的书少。
他一副沉稳模样,使脱口而出的话语充满可信力:“既然敌军已知我军大部分信息,並且能监视我们,我们不妨製造假象,让他们根据他们知道的信息欺骗自己。”
他改用质疑的口吻:“如果诸位將军不能理解,可以思考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