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关(2/2)
並没有严苛按照大唐“元日”初一到初七的假期放七天。
李寧在这点上做了人性化调转,也就是王正见是节度使,採纳了。
平白无故多了三天假,没人反对。
李寧提议每个士兵发一个红封,不多,五个钱,主要图个意头,得了红封的將士们都很高兴,开开心心的回去过年去了。
这些士兵会趁著年假顺带成亲,为安西人口做贡献。
二十九那天,李寧把李安带回家,准备过一个团圆年。
两个多月的书院生活倒是让李安白净了些许。
或许因为读书机会难得,李安很用功,千字文会背了,在学习论语的內容。
算术是李寧用后世的加减乘除表教的,因此李安的算术比那些学过算术的学子还要好。
书院的先生建议李安走“明算科”的路。
明算科设立於李世民时期,是唐代科举制度中针对算学人才的专门选拔科目。
主要考核《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数学经典,涉及实用算术、几何、测量等內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宋代以后逐渐被废除。
李寧问过,李安有这方面的想法。
把他带回家后,父母、祖母也支持。
李归在与王正见商量李寧与王萱婚事的时候,经常到碎叶城去。
每次李寧都告了假,把李归接到家里住,可惜每次事一办完,李归就回家去了。
为此,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再提出接李归夫妇,祖母三人进龟兹城生活。
但被李归拒绝了。
李归坦言说他就一个乡下人,有现在的大宅子住已经很满足了。
到城里去住,李归担心五月十五,王萱过门后,这个王家嫡女的儿媳妇伺候诸多乡下人坏习惯的公婆会不习惯。
李寧从佣户管事那里得知其实李归两夫妻一直在学习大户人家的规矩,只是一直学不来。
他知道李归还是为他著想,不要因为他们两夫妻以及祖母影响了他与王萱的感情。
乡下安排了僕役,虽然不多,只有五个,还是能照料好李归夫妇以及祖母的,加上李归的態度很坚决,还说在这里才能看好田地。
这件事李寧就没有强求了。
天宝十一载,正月初一,李寧准备带著李安返回龟兹城了。
李归把秋日里进山打回来醃製好的猎物都打包塞他,母亲陈氏则是把缝製的皮衣套在他身上。
祖母送別时有些不舍,但这位老人家知道大孙子有出息,小孙子也在大孙子的荫庇下要走一条康庄大道。
纵然心中难以接受別离,天未亮,就把鸡蛋煮好,给两个孙子路上吃。
老人家不图其他,就图儿孙过得好。
李寧得知此事,心有感动。
回到龟兹城后,有许多官员来访,王正见帮聘请的管事处理得很妥当。
没让李寧劳累。
其实李寧知道管家是王萱安排的,王正见年前喝高的时候说漏了嘴。
或许是故意说漏的吧,他没在意。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寧走访了李嗣业等人的宅邸。
也去了一趟军营与值守的军士一同用餐,带了些年糕给军士们。
不多,一人也就两块,但是將士们都很高兴。
图的是心意,不是其他。
初五那天士卒们陆续回来了。
李寧又进入了训练士卒、检查武库,巡查城防,晚上挑灯读书练字的格式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