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尝试逼迫安禄山的计划(1/2)
李寧在脑海中翻找了有关辅璆琳的消息。
原本的歷史中,在天宝十四载的时候,安禄山在范阳积极筹备叛乱在京中传开。
唐玄宗虽有所怀疑,但仍试图通过安抚手段控制局势。
他派宦官辅璆琳以“送珍果”为名,前往范阳暗访安禄山的动向。
然而,安禄山重金贿赂辅璆琳,使其回朝后谎称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掩盖了叛乱的跡象。
辅璆琳的受贿行为后来被揭发,唐玄宗为免打草惊蛇,以其他罪名將其处决。
但此时安禄山已全面起兵,朝廷错失了遏制叛乱的最佳时机。
“监军认为,如果安禄山重金收买辅璆琳,辅璆琳会受贿吗?”李寧神色凝重问道。
“会!”边令诚没做思索脱口而出。
看来,辅璆琳受贿的刻板印象在他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得到確切答案的李寧又问:“诸位对户部侍郎吉温又有何看法!”
王正见不清楚李寧向眾人问这个做怎么什么。
场中的人似乎对吉温没什么好感,带著厌恶神色。
眾说纷紜。
率先应答的是王正见:“此人於天宝五载是诬陷江淮租庸转运使韦坚与皇甫惟明於景龙观密谋拥立太子。”
“他通过酷刑逼供製造偽证,最终韦坚被贬为縉云太守,皇甫惟明贬为播川太守,太子被迫与太子妃和离以自保。”
“此案还波及太常少卿韦斌等数十人,太子因此遭到重创。”
话语有所停顿,嗓音低沉的补充道:“李林甫一直打压太子,这件事恐怕是李林甫授意。”
高仙芝那件事后,堂中眾人已然看清了李林甫“口蜜腹剑”的为人。
王正见刚说完,李嗣业接话:“当时左相李适之因与韦坚交好,在韦坚案后预感危机,主动辞去相位,但仍未逃脱迫害。”
“吉温等人以“结党营私”为名,罗织罪名,最终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后被迫服毒自尽。”
李寧点头:“可见其用心歹毒。”
边令诚也想有所表现,以此证明与安西军一条心:“天宝六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因反对圣人攻打吐蕃石堡城的战略。”
“遭李林甫诬告『拥兵自重、意图扶持太子』,被贬为汉阳太守,后暴病而亡。”
李寧听得触目惊心:“王忠嗣素来与太子交好,朔方军又为重镇,精锐之师约莫六万五千人,太子与之结交,怎能不受圣人猜忌,这件事恐怕是…”
兀的,闻言的边令诚的表情僵住,僵硬的转动脑袋扫视眾人:是啊,这件事恐怕是圣人授意,歷朝歷代,与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將结交的太子哪里有好下场。
他说不下去了,一脸纠结,只得把话题扯回吉温身上:“总之,吉温冤杀我大唐重臣无数,如武周时期的来俊臣,周兴等酷吏。”
“此等恶臣,老夫恨不能亲诛之!”李嗣业怒恨道。
“老李,他为李林甫犬牙,岂能轻易动得了。”段秀实无奈道。
程千里伤秋嘆道:“不曾料想,我大唐盛世,竟有如此奸佞之臣!”
杜环出言安抚:“朗朗乾坤,有待一日,他终像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一般下场。”
越是討论辅璆琳与吉温,王正见的怒火就越是压不住,最后竟隔著千里破口大骂。
边关大將没朝廷中的弯弯绕绕,都是直来直去。
见眾人如此,李寧陷入沉思:按照原本的歷史,辅璆琳与吉温皆已被安禄山收买。
前者是天宝十四载前往范阳调查安禄山蓄意谋反,结果是收了贿赂,回京欺骗李隆基,大肆讚赏安禄山乃当世忠臣,绝无半点谋逆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