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冬哥儿(1/2)
第66章 冬哥儿
“但他的文笔,提升两年怕都不够啊……”钱怀仁忍不住泼了盆冷水。
“文笔这东西是可以提升的,不会阻碍他最终的高度。”朱琉摆摆手,讥笑道:“尤其是在我大明。”
说着他忍不住吐槽道:“因为我朝就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文章家。不说跟秦汉比了,就是八大家,本朝也无人能及。”
“山长这话过了吧,不说开国的刘宋高杨,就是眼下的钱王、七杰,哪个文章都堪比古今吧?”钱怀仁苦笑道。
其实他心里也是这么觉得,不然为什么一读文章还是秦汉唐宋?
但也不能灭本朝威风啊……
“不过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几百年后,秦汉唐宋的文章依然光耀千古,本朝的这些应景货,早就埋没到故纸堆里,无人问津了……”朱琉怅然一叹道:“生时文章已死,真是无趣啊。”
“所以七杰才要推行复古运动嘛。”钱怀仁笑道:“文坛就此重生也未可知。”
“谁知道呢?”朱琉似乎对文坛的事不感兴趣,淡淡道:“读书人在这年月,还是快点把八股作通,早点出仕治平为正途。”
“那是自然,如今的读书人囿于书斋,不都是为了科举嘛,还有几个是为了做学问的?”钱怀仁叹息道:“可惜山长都科场艰难,我们就更不敢奢望了。”
“没办法。”朱琉长长一叹道:“越行到高处,你就越能感受到老天的不公。凡人和天才的差别,是一生也无法弥平的。”
“不用去太高的地方,在山长面前我们就能感受到。”钱怀仁半恭维半说实话道。
“说不定,我们又能看到希望了。”便听朱琉幽幽说道。
“山长说那小子?”钱怀仁终于瞪起眼来。不过虽然山长说了这么多,他还是觉得荒谬。
“现在当然不行,但让他在这条路上继续钻研下去,肯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朱琉仰头望天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惟愿他能成为一座真正的高山。”
“既然山长如此看重他,昨天就不该给他零分。”钱怀仁轻声道:“这样给那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规矩是不能坏的,一旦被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朱琉一本正经道:“再说那小子既然能三个月考进书院,一天就会破题,两个月掌握文法义理。我很期待他下个月,会不会在文辞上也有明显进步。”
他才不会告诉钱怀仁,已经偷偷把秘籍传给了那小子……
~~
另一边,苏录虽然得了秘籍,却也没有忘乎所以。身为资深做题家,他太清楚技巧永远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没有硬扎的实力打底,再多的技巧也只是架子,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所以苏有才每晚的‘声律课’非但没有停,反而从半个时辰延长到了一个时辰……
为何叫‘声律课’而不是叫‘作诗课’?因为苏录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习诗的格律,掌握平仄音韵,来提高自己的文辞。
至于做诗本身,能搂草打兔子,顺道学会了也好,学不会他也不是很在意……
而且他从开学至今,一直在进行属对训练,不光上下学路上和苏淡练。晚上回来也会和老爹来上一阵,把这种令人愉悦的文字游戏,当做亲子活动了属于是。
经过两个月的对仗与押韵训练,苏录积累了对音韵一定的感知,这晚苏有才拿出了一本泛黄的《洪武正韵》。
“对偶你已经基本掌握了,今天开始教你辨韵部、识平仄。”苏有才每个毛孔都透着欢欣。并非因为工作环境顺心,而是比起面目可憎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你既然心不在作诗上,我就不给你讲太多古体近体、律诗绝句,直接从平仄和押韵讲起。”他中气十足地对苏录道:“先说平仄……”
说着以手击节,析平仄之别道:“平声平直舒缓,仄声曲折劲急。平仄在诗词中相间对立,声调便可铿锵有力。所以,自南朝永明诗体起,每一诗句的平仄皆遵循严格规定。”
“在诗句中,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单仄四个基本单位,名叫‘步’。作诗便是一个由‘音’组成‘步’,再由‘步’组成‘句’的过程。”
“每句开头的第一‘步’,一定是双音步。比方五言平起,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五言仄起,第一句便是‘仄仄仄平平’……”
“此外,平仄还要相对、相粘、相错。不作诗的话,你也没必要深究。拢共就那几种平仄,你硬背下来,写文就够用了……”苏有才颇为怨念地看苏录一眼,显然对他只学格律不学作诗很有意见。
“嗯嗯。”苏录乖巧地点点头,他知道老爹只是抱怨几句,不会教给自己任何‘无用’的东西。
“必熟记韵书中字之平仄,方无乖律之失。”苏有才这才打开那本《洪武正韵》道:
“韵分四声七十六条,其中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是平声。不管是作诗作对还是作骈文,都必须押韵,同样要用到韵书。”
他深情抚摸那本包了浆的《洪武正韵》道:“每次正经作诗,为父都要靠它择韵字、验韵部,校全篇、核声律。我儿以后也要随时带在身边。”
苏录看那《洪武正韵》中,平声二十二韵,分别为‘东支齐鱼模皆灰真寒删先,萧爻歌麻遮阳庚尤侵覃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