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难题(求票求追读!)(2/2)
“直到了豫章境內,我遣人细细一查,才发现此番南迁之人,已经多达六千余户!”
“故刺史陈温卸任之际,將扬州府库钱粮一卷而空。单靠我等现在的钱粮,实在难以长久。”
鲁肃捏了捏眉心,委实有些疲惫,“非但如此,便是六千余户的居所,也是万难处理。”
这確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对於这时代的百姓而言,行还可以靠著双腿,但是衣、食、住这三大需求,显然是重中之重,亟需妥善解决。
高渊想了想,“糜家运送粮草的船队,大概何时能够到达柴桑?”
“大部分船只都用来乘载人口,可供运送粮食的船只本就不多。”
“糜氏粮秣,少部分在淮阴一带,大部分尚存在朐县仓库。”
“淮阴尚且较近,有水利之便,往来不过旬月。朐县路途遥远,枉来一遭,只恐要一月有余。若是途中有甚变故,只怕更需要四五十日。”
著实令人头大。
“不能只指望朐县粮到。”
高渊思虑道,“为今之计,还是要派遣人手,就近购粮。江夏只在大江上游,先往此处派遣人手,再往江陵、襄阳两地求购荆州之粮。”
“已经派出人手前往此三处购粮。”
鲁肃看了他一眼,心情稍微轻鬆了一点,“幸好庐江太守陆季寧与主公志向相投,彼处应该有些粮草,我当请主公亲笔修书一封,送往舒城,请陆太守支援一些粮草。”
“正该如此。”
高渊点头,“只是彭蠡泽就在左近,若是由舒城运粮,船只必须经过此处。”
“彭蠡泽蜿蜒曲折,最是容易滋生匪患。而且南通三水,湖中水贼与北胡类似,有利则进,不利则退,最擅游斗,大军征剿不易。”
“从舒城运送粮草之时,还需要有兵马护送,以防为贼人所趁。”
“子玄老成之言,如此一来,粮草倒也可以多支应一些时日。”
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有了高渊为他分担压力,鲁肃顿感轻鬆不少。
眼下第一件事情也算有了交代,还有第二个问题需要找到解决方法。
“柴桑不比江北,安寧日久。除了偶尔一些水匪之外,倒也並未受到太多侵扰。城內城外,並无多少空閒房屋,实在安排不了几户人家。”
“这也是无奈之举。依我之意,那些空余的房屋,还是优先安排一些老弱入住为好。”
“此言甚善。”
鲁肃表示支持,而后却又哀嘆一声,“只是其余眾人,眼下还居无定所,还需早有计议。若是拖延日久,只恐人心思变。”
这的確是一个大问题,两万多人。虽说有很多是为了躲避战乱,主动要求跟隨一起南下的。
但是不乏一些人,尤其是两家豢养收留的一些游侠、宾客,最开始可能只是义气为重,头脑一热便隨主南下。等到经歷一番困苦,到了柴桑之后,生活条件跟之前天差地別,长久安定不下来,难免会心生怨气。
对於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居无定所,是最令人心中难安的。
若是无法儘快妥善处理,想个法子安抚人心,用不了多久就会生出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