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少长咸集(1/2)
自关中分別,时隔两月有余,徐晃总算带著诸葛玄一家老小抵达了柴桑,顺利完成了任务。
“琅琊诸葛玄,诸葛元晦,见过使君。”
兄长新丧,又兼奔波之苦,诸葛玄满脸风尘,显得有些沧桑。
刘备执起诸葛玄双手,又想起了诸葛珪,为之喟嘆,“尊兄诸葛君贡,身怀大义,英勇壮烈。备以表奏天子,早晚必有追諡。”
“臣拜谢使君。”
诸葛玄颇为感动,兄长作为一名郡丞,死后能够得到追諡,已经是破格厚待了。
“琅琊诸葛瑾,诸葛亮,替先父拜谢使君厚恩。”
十六岁的诸葛瑾,带著八岁的诸葛亮,也朝著刘备拜了一拜。
刘备还罢礼数,邀请眾人暂且休息。
礼数所限,这会诸葛氏还在服丧期,没办法摆下酒宴,接风洗尘。
高渊站在刘备身后,静静看著这一幕,倒是放心不少。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最起码將诸葛亮这位歷史上的千古一相提前吸纳,也算是平了心中憾事。
诸葛亮年岁还小,等到族学重新建立起来,便会回族中进修,只有等到正式加冠之后,才会选择出仕。
诸葛瑾已经过了束髮的年纪,正应该是將理论知识践行到实际运用中的时候,倒可以给鲁肃充当助手。
“见过主公,晃不辱使命。”
刘备扶起徐晃,轻抚后背,“公明辛苦,快快隨我入帐安歇。”
《纪效新书》选拔军伍条件严格,费时费力,关羽张飞等一眾武將都带著亲隨赶往丹阳了,只剩下刘备带著一群文官守城。
眾人分主客列座。
刘备率先以水代酒,赔罪道:
“尊兄新丧,备徵辟过急,有悖人伦,实为罪过。”
诸葛玄连忙作揖,“使君言重。”
摇头苦笑,“若非使君书至,玄只恐已为贼人所害,便是一家老小,也已尽数身死。”
“啥?有人差点杀了诸葛亮?”
高渊悚然一惊,碍於场合不好直接开口,只能將目光转向刘备。
刘备也是没想到还会有这等事,赶忙发问:
“发生了何事?”
诸葛玄轻嘆一声,回想起来,仍然有些后怕。喝了两口水压压心神,才述说道:
“使君有所不知。去年十月,青徐黄巾復起,搅动州郡。徐州刺史陶恭祖到任之后,將徐州匪患梳理一遍,倒是有些作为。”
“只是此人刑政失和,放著徐州良善之士不用,反倒大肆起用泰山贼寇。”
“泰山臧霸、虽有孝名,然自持勇武,时常挥兵纵掠乡野,所犯之恶比黄巾更甚。”
“徐州陶谦,为保徐州无虞,不惜勾连匪类,令其驻守开阳,隔绝青州黄巾南下之路。”
“我诸葛一族,家小尽在阳都,为贼人南北所胁,若非徐校尉救援及时,早已为贼人所害。”
“群贼肆虐琅琊,虽我诸葛氏得脱大难,只可惜沂、沭两岸,早已是失尸横盈野,一片废墟。”
“陶恭祖用人不淑啊。”
鞭长莫及,刘备也只能无奈嘆息。
阳都就在沂水边上,而且还是在东西两座大山的谷口处,正是青州黄巾南下徐州的必经之地。
只不过,为什么总感觉有些奇怪?
青州向西、向北,都是膏腴之地,又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远比东边以及南边富饶,抢劫衣食肯定要容易的多。
但凡黄巾首领有点脑子,就不能舍西向东。
高渊思索一番,觉得这里边有蹊蹺。
若是將视角换到臧霸身上,这一切便说得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