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蔡邕的抉择(上)(1/2)
诸葛氏的族学顺利开学,只不过除了诸葛亮、诸葛均等族人外,还多了蔡邕的两个女儿,以及步騭、卫旌、步练师这三人。
虽然弟子人数不多,但是其中年龄各不相同,学习进度也不相同。
这时候学习门类纷杂,《诗》、《书》、《礼》等五经需要学,《公羊》《穀梁》包括关羽最喜欢的《左传》也需要涉猎。
除此之外,诗词、束髮、绘画,也都要学习。
尤其是蔡邕还擅长术数、天文、音律,这些也都要教。
蔡邕已经年老,每一次教学都是倾心相授,生怕自己一生所学无法传承下去。
单靠他一个人,身体根本吃不消。
於是蔡邕果断髮动了自己名士的影响力,写了一封亲笔信送往豫章郡治,昌南县,生生將隱居在家的徐胤请出山来。
徐胤,字季登。其父亲就是徐稚,也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主角之一。
父子二人皆以孝悌闻名,家贫务农,自食其力,两代皆不出仕。
到了徐胤这一代,天下已经开始显现乱象,豫章郡贼寇丛生,往来劫掠。
然而因为其人素有贤名,致使周围的盗贼非常敬仰他的为人,非但秋毫无犯,甚至偶遇的时候还会纷纷驻足施礼。
刘备听闻这位名士出山,也是第一时间就备齐厚礼,想要登门拜访,结果被蔡邕拦下了。
“徐季登久年居家,此次离开昌南,也只是听闻此地有几个不错的读书种子,想要亲自见一见罢了。”
“徐季登並无出仕之意,使君若是欲请季登出山帮助你治理豫章,恐怕只是空费时力。”
刘备躬身,“备深知徐公为人,必然不敢强求。此次前来,只是奉送一些给养之物,以供不时之需。”
“另外,蔡公与徐公目前尚无居所,备打算分拨一些人手,就近盖起两座院落,以供蔡公与徐公暂居。”
与城池不同,青砖盖起来的民居並不像城池一样需要为战爭考虑,必须採用三合土作为粘合剂。
民居只需要考虑有一定的坚固性,能够遮风避雨,就已经足够。
再加上木樑、竹竿、草蓆都是现成的,所以建造起来速度奇快。
“不劳使君费心。”
蔡邕笑呵呵道,“老夫与徐季登,俱非贪奢享乐之辈。这族学中有足够房间供我等居住,存放书籍。”
“既如此,备便不多叨扰。蔡公与徐公但有所需,只管差遣僕役过来寻备便是。”
“每日餐食,备自会令人著时奉送。”
刘备再执晚辈之礼,拜了一拜,然后悄然退去。
看著刘备离去的身影,蔡邕悠然而笑:
“这位刘使君,尊贤重道,仁德爱民。而今天下各地纷扰,扬州之民能生活在他的治下,也算是今生有福了。”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轻声一嘆。
......
高渊站在远方,將一切看在眼里,待看到蔡邕摇头嘆息之时,却也在心中跟著轻嘆一声。
只有他清楚,按照接下来的发展,恐怕用不了几天,朝廷或者说董卓,徵辟蔡邕入朝的文书就会抵达扬州。
这一点並不难解决,只需要在各个要道上安排人手,所谓的雒阳天使,根本到达不了扬州。
蔡邕无疑是一位极好的师长,教学尽心尽力,甚至可以说已经开始燃烧自己。
而他的名声,显然能够成为刘备最大的助力,无论是整合江东,收服吴郡士族,还是进取天下,都会大有帮助。
高渊从心底里希望能將蔡邕留在扬州。
但是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董卓。
按照原本歷史的进展,董卓第一次徵辟蔡邕的时候,后者也是推病不去。
然后董卓以灭人三族作为威胁,逼迫蔡邕前往雒阳。后者不得已,只能动身。最终落得个在狱中身死的悽惨下场,令整座天下的士人为之嘆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