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道光的鸡蛋与掀桌子的能力(1/2)
徐晨在诗会上所言之事,已然在米脂县官场中传得沸沸扬扬。那些尚未入仕的读书人听闻后,个个激动不已,仿若觅得救世的良方。然而,整个米脂官场却如寒蝉般噤声,对此事不闻、不问、不理。
这情形,恰似当年道光皇帝时的“鸡蛋之事”。谁人不知一个鸡蛋实则连三文钱都不值,可在道光皇帝面前,却只能谎称五两一个,否则便是得罪这一系列的內务府官员。
如今这盐税背后,牵涉著上千万两银子的巨大利益,早已被大大小小的官员、贵族以及士绅们瓜分霸占。就拿艾强家族来说,寧夏卫在宋代乃是盐州,此地盐池眾多。走私私盐,便是艾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凭藉这等財路,艾家方能豢养几百家丁。没了这笔收入,朝廷又不给餉银,艾家这武將世家的架子,怕是再也撑不起来。
这些武將家族与地方官吏,皆不愿盐税之事传入天子耳中,故而纷纷主动封锁消息。以至於在延安府之外,知晓此事之人亦是寥寥无几。
而公然道出盐税问题的徐晨,已然被这些大家族恨之入骨。若不是消息传播发酵的时日尚短,加之徐晨声名在外,真不知会有多少家族欲对他暗中下手。
刘永不清楚这其中內幕,惊愕道:“我等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救国救民啊!若没有纺织厂,那上千流民该如何是好?倘若因此引发民乱,那局面可就不堪设想吶!”
艾强满冷哼道:“这还不是那狂徒自己惹下的祸事!原本没有他施粥,那些流民自然会南下而去。可就因为他这一搅和,流民反倒都滯留在米脂县了。”
艾强这类人,对徐晨施粥之举痛恨至极。在他们看来,徐晨越位了,以往大家糊里糊涂也能相安无事,偏生徐晨这般行事,让他们在眾人面前无所遁形。这本该是县衙处理之事,他却非要横插一脚,如此坏了规矩之人,实在可恶。
刘永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道:“叔父,您这岂不是以邻为壑?况且这也绝非解决问题的良策啊。流民即便走了,也不会凭空消失。我等大同社成员曾深入討论过,唯有將流民转化为工匠,给他们一份差事,才是解决流民问题的上上之选吶。”
官场上,哪个不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艾强见刘永这副愣头青模样,一时有些无奈。但旋即,他神色一惊,起身问道:“永哥儿,你方才提及的大同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刘永道:“叔父有所不知,我等与徐先生志同道合,於昨日共同创立了大同社。我等同社之人以实现天下大同为毕生志向,近期的要务便是安置这些流民。”
艾强听闻,放下手中书籍,道:“永哥儿,你且详细说说。”
刘永遂將大同社建立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向艾强讲述了一番。
艾强强抑內心的激动,道:“五两银子,老夫便与你签订那块地的地契。”
艾强虽对徐晨並无好感,却对其创立的大同社颇感兴趣。这皆因东林党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东林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竟能通过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进而影响朝堂局势。上可联合朝廷官员,下能获取地方士绅的支持,將各方力量匯聚一处,以抗衡皇权,一度掌握了朝廷的柄权,为江南的地主士绅爭取了好些利益。
虽说如今东林党正遭受阉党的打压,但却为地方士绅豪强指明了一条新的对抗皇权之路。
徐晨的名声虽比不上顾宪成那般响亮,可凭藉一部《英雄记》,在当地亦颇具声望,这大同社没有起色还无所谓,但要真像东林党一般成为朝廷巨阀,那对米脂,陕西,乃至整个北方官场都是巨大的变动。
艾强心中暗自盘算,等徐晨这些年轻人把大同社的架子搭建完备,他们便可寻机取而代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