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1/2)
而如此场景,岂止现於大鸿茶楼。在米脂的酒馆、客栈,乃至一些稍具规模的食铺之中,皆可见《大同报》的踪跡。足有上千份《大同报》涌入了米脂县城,且皆处於人口辐輳、消息流转迅速之地。
这一番下来,足有上万人目睹或听闻了《大同报》的內容。万马堂那桩桩累累恶行,瞬间在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大同报》於这弹丸之地的米脂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些事若不揭开,眾人尚可佯装未见,可一旦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那为恶者的罪孽已然擢髮难数。
百姓们义愤填膺地诵读著那报导,纷纷指斥万马堂的罪行。街头巷尾,处处都在热议万马堂的恶行,眾人的愤懣之情,恰似熊熊燃烧的烈焰,愈燃愈烈。
米脂县衙內。
这汹汹舆论的压力,终究还是传至官府。知县齐绍光正襟危坐於大堂之上,手中执著最新一期的《大同报》。
待看到减税、减租、免息这三条內容之时,他只觉大同社之人太过天真懵懂。如今朝廷財政空虚,正值南北皆有战事之际,哪还有减税的余地?
减租、免息之事,更是唯有当地大族方可为之。然而,欲让这些大族割捨分毫利益,便是先帝在世,怕也是难以做到。
待他翻过此页,瞧见对万马堂那些恶行的描述时,眉头紧蹙,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对万马堂的恶行其实並不觉惊奇,这两年来在米脂县,此类行径他早已司空见惯。相较於当地大族占山为王、勾连土匪、寻衅走私等恶行,万马堂之事也算不得什么。
只是这类事情若不曝光,他尚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民愤鼎沸,只怕不消多久,此事便会传至延安府、陕西巡抚衙门,届时只怕他免不了要受巡抚、知府的斥责。
师爷趋步上前,建言道:“县尊大人,如今这民愤如此高涨,要解决此事,依属下愚见,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收缴这《大同报》,压制住民间舆论。”
齐绍光闻言,缓缓摇头。他可不想捲入万马堂的事端之中,他与艾家的交情,还远未到帮其平息事端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这些地方豪强著实给他带来了诸多烦扰。
艾家与本地大户杜家,为了爭夺一座山头,时常大打出手。即便他身为知县,也难以平息两家纷爭。究其缘由,不过是那山头有一座小煤矿,其中利益巨大。
想那万历年间的矿税,为何会引发那般强烈的反噬,甚至连镇守太监都被打死?皆因矿山尽被地方豪强霸占。即便你贵为皇帝,若敢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定要与你抗爭一番。
彼时打死镇守太监之时,江南各地一片惶恐,皆生怕万历皇帝会血洗江南。可谁能想到,他们不过交出五人,此事便就此平息。所谓天家威严,也不过如此罢了。
经此一番爭斗,眾人皆发现万历皇帝不过是个纸老虎,於是愈发肆无忌惮地吞併地方矿场。
还妄图霸占矿场,你连动武都不敢,那我又何必向你交税。
加之万历后期二十年不上朝,甚至连官员都不补充,朝堂几近无政府状態。
地方上虽无官员主政,但权力並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於是地方大族豪强趁机坐大,窃取了地方官的权力。这些大族又怎会將一个小小县令放在眼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