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年终总结与福利(1/2)
第91章 ,年终总结与福利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腊月二十三,大同工业区的议事厅內气氛热烈非凡。
大同社正在举行年末的重要会议,以徐晨为首的大同社8位创始人悉数到场。宽的议事厅里,上百位正式社员来了70位,300多位预备社员也整齐就座。
徐晨面带微笑,目光扫视全场,开口说道:“咱们大同社自今年七月创立至今,已然走过小半年的时光。起初,我们不过是八人小团体,而如今,正式社员已达103人,还有400余位待考察的预备社员。短短半年,我们的力量壮大了数十倍,事业蒸蒸日上。这足以证明,我们正沿著正確的道路大步前行!”
话音刚落,台下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刘永等人感慨万千,半年前,他们或是游手好閒的紈子弟,或是穷困潦倒的酸秀才,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自已竟能参与创建如此规模宏大的事业。
“今日召开此次会议,一是对过去半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肯定,二是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展望规划。接下来,就请刘永执事为大家讲讲大同工业区的发展成果。”徐晨微笑著说道。
刘永起身,身姿挺拔,神情自豪。他目光炯炯地说道:“诸位,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半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滩涂。
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工业区已焕然一新。常住人口超过2000人,
区內各类作坊一应俱全,纺织作坊、成衣作坊、木器作坊、器械作坊、火药作坊、家具作坊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在外我们还开办了钢铁厂、水泥厂、砖窑厂、煤矿厂。
为了让工匠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舒適,我们还精心打造了市集、茶馆、戏院以及大澡堂。短短半年,我们从无到有,亲手缔造了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城市!”
全场再次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社员们激动不已,双手拍得通红。这座城市,凝聚著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刘永的讲述,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成就,更是在诉说每一位建设者的荣耀。在他们心中,半年建成一座城,这简直如同上古传说中“一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壮举一般令人自豪。
刘永讲完后,李文兵站起身来,精神抖擞地说道:“下面由我来匯报大同报社的发展情况。经过这半年的拼搏奋进,大同社的影响力已如星火,在陕西行省和山西行省呈燎原之势。上个月,我们成功创办了《大同月刊》,通过这份刊物,在整个北方大力传播我们的大同思想。而且,目前我们在绥德州、榆林卫、
延安府都设立了分社,发展態势一片大好!”
李文兵话音落下,现场掌声再次响彻议事厅。
在整个大明朝,像东林党那样具有大规模和广泛影响力的会社屈指可数。虽说如今大同社在朝政方面的影响力尚不及东林党,但社员们坚信,以大同社如今的发展势头,假以时日,必定能与之分庭抗礼。
最后,徐晨起身,神情庄重地说道:“接下来,我谈谈抗旱会的发展。这半年,我们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打了300多口井,为米脂百姓的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整个米脂三十村共计两方人加入了抗旱会。上个月,我们还组织百姓齐心协力修建了一条水坝,这条水坝能为下游的14个村子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
大同社第一天的会议,就在这一项项辉煌成绩和一阵阵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翌日,阳光明媚,照在议事厅前的大广场上。
今天开的是一场表彰的大会,表彰大同社下属各部门的优秀人员。
此次受表彰的人员涵盖了各个领域,有护卫队中英勇立功的战土,纺织厂內技艺精湛的优秀女工,木器作坊里手艺高超的优秀木匠,钢铁厂中吃苦耐劳的优秀铁匠,土木中队里踏实肯乾的劳动標兵等等,一共25人。
他们身披红绸,头戴红,成为了眾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来自大同社最基层的员工,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现在是他们获得荣耀的时刻。
孙可望身著一套全新的羊毛中山服,脚证鍠亮的牛皮鞋,英姿讽爽。
他的小弟孙磊满脸羡慕地帮他戴上大红,仔细地整理好衣服,由衷讚嘆道:“兄长,您穿上这身衣服真是太好看了,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徐晨设计的这套服装借鑑了后世的中上装风格,外层选用了不易褶皱的优质羊毛布料,触感柔软且质感十足;內层精心衬上光滑的丝绸,不仅穿著舒適,更增添了几分奢华;再配上那一排排闪闪发亮的铜领扣,整体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成衣作坊总共只製作了不到百套,徐晨考虑再三,决定將其作为珍贵的奖励,颁发给优秀人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