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春耕与大生產(1/2)
第94章 ,春耕与大生產
天启六年的春天,米脂大地在一场期盼已久的春雨中渐渐甦醒。“春雨贵如油”,这场接连下了数日的春雨,仿佛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让这片原本乾涸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米脂的山川由野像是被一双神奇的手轻轻拂过,变得翠丽多姿。原本枯竭见底、只剩乾裂河床的小溪,如今溪水潺潺,欢快地流淌著,水面上再次泛起了洁白的浪。新增的几条小河纵横交错在乡间,宛如大地的脉络,最终都缓缓匯入到米脂的母亲河一一无定河之中。无定河水也因这场春雨变得更加宽阔、雄浑,
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著这片土地的新生。
隨著春雨渐歇,米脂乡村的农户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耕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那些家境稍好、有耕牛的农户,牵著健壮的耕牛来到田边。耕牛身上套著崭新的犁具,在主人的吆喝声中,迈著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拉动著铁犁。锋利的犁鏵深深地切入土地,將沉睡一冬的泥土翻开,露出肥沃的黑土,散发出阵阵清新的泥土芬芳。铁犁过后,一道道整齐的垄沟在田间延伸开来,仿佛是大地书写的诗行。
而那些没有耕牛的人家,也丝毫没有被困难阻挡春耕的脚步。妇孺们齐心协力,由她们扶著犁把,青壮男子则在前面用绳索套在肩头,拼尽全力地拉著犁。
他们一步一步艰难却文坚定地向前迈进。儘管汗水湿透全身,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有对丰收的期待。
得益於大同工业区的帮助,今年米脂的农户们过得格外富足。不少人家还换上了全新的铁犁,这些铁犁设计精巧、坚固耐用,比起以往的农具,效率大大提高。
在春耕的由地里,全新的铁犁轻快地翻动著土地,使得耕地的进度比往年快了许多。农户们看看被翻好的土地,眼中满是希望。
米脂的高家寨村民也在为春耕,田间地头,农户们都在为新一年的收成辛勤劳作著。
土根满心欢喜地赶著耕牛在田里犁地,手中的皮鞭时不时甩得啪啪作响,那清脆的响声在空旷的田野上迴荡。
不过,他虽把皮鞭甩得响亮,却始终捨不得真的落在耕牛身上。看著耕牛轻鬆地拉著犁鏵,將土地翻得整整齐齐,土根不禁感慨:“这用牛耕地就是比人轻鬆太多了,怪不得大家都盼著有头牛呢。”
不远处,老村长听到儿子的话,瞪了他一眼,语气带著几分严肃:“这牛可不能隨便乱用,这是晨哥儿的,咱家的地啊,还是得你自己耕。”
土根一听,顿时满脸的不高兴,嘟囊著抱怨道:“哪有现成的牛放在眼前不用的道理?晨哥儿买来这耕牛,不就是为了给咱们大伙用的嘛。”
老村长道:“这牛啊,是用来种新粮食的。”
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从未在米脂出现过的作物终於可以播种了,徐晨將这三种作物分成三组,分別交给高家寨、艾家村、流水村三个地方试种。
为了確保种植过程顺利,他特意挑选了当地农耕经验最为丰富的农户负责此事。考虑到农户们可能会有所顾虑,担心种植新作物影响收成导致全家饿肚子,
徐晨提前给每个参与种植的农户发放了粮食,一亩一石小麦,並且承诺等这些新粮食收穫之后,再给他们一石。如此一来,农户们心中的担忧便彻底打消了。而在高家寨,负责试种新作物的便是老村长一家。
土根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都一样,都一样啦。”
接著,他好奇地盯著一旁袋子里装著的新种子,疑惑道:“这粮食俺怎么从来没见过?晨哥儿该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老村长白了儿子一眼,认真说道:“晨哥儿可是千叮哼万瞩咐过,这是从海外传来的新粮食。不仅特別耐旱,关键是產量高得惊人,比咱们现在种的麦子產量要高出两三倍呢!这可是第一批试种的,等全部种出来,要是收成好,就会在整个米脂推广。到时候啊,所有人都不用再为吃不饱饭发愁。”
“这么高?”土根瞪大了眼睛,满脸的吃惊,隨即又露出敬佩的神情,“要是真能推广开,晨哥儿那可真是功德无量啊!不行,这么重要的事,这些粮食可得照看好了,咱可不能坏了晨哥儿的大事。”
说到“大事”,土根眼中满是羡慕,憧憬地说:“爹,俺也想和大壮一样,
跟著晨哥儿去做大事。您看要不您找个机会和晨哥儿说一下,让俺也跟著他唄。”
老村长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就你还想跟著晨哥儿做大事?现在晨哥儿在兰泥凹屯田,那日子可比家里辛苦多了。俺可听说了,那边只有临时搭的窝棚住。
晨哥儿事事都身先士卒,专挑最苦最累的活去干。当初晨哥儿在村里可是连地不下的。
就你这连自家这点地都耕不好,还想著去做大事?依我看,你就老老实实地留在家里,比什么都强。”
土根听了,满脸的不服气,小声嘟囊著:“您总是打击俺,一点都不相信俺—”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四月十日。
米脂大地上的春耕热潮,在歷经大半个月的紧张忙碌后,终於缓缓落下了帷幕。
往年到了这个时候,农户们要么在家稍作休息,调养一下在春耕中疲惫的身体;要么就四处奔波,想办法找些短工的活计,以此贴补家用,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然而,就在这一天,徐晨以抗旱会的名义,向所有下属的村长、夫子发出召集令,让他们齐聚一处议事。
此时的兰泥凹,与米脂其他已完成春耕、渐归平静的地方截然不同,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放眼望去,年轻力壮的汉子们纷纷扛起锄头、铁镐,迈著坚定有力的步伐,
走向那片布满石子、崎嶇不平的土地。
他们挥动著手中的锄头,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地面,每一次锄头落下,都伴隨著一声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佛是大地与他们的回应,同时扬起一阵夹杂著尘土的烟雾。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顺著脸颊滑落,滴落在这片他们正在努力征服的土地上。
在山谷当中,一条土坝静静地横亘在那里。它的模样与当初三川庄那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坝有几分相似,只是规模相对小了许多。
曾经那片让人望而却步的沼泽,如今已在眾人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个巨大的风车如同巨人一般竖立在这片盆地当中,四个巨大的叶片不断的转动,它们每转动一下,这片土地的地下水就被抽出了一些。
一条条精心挖掘的水渠,如大地的脉络般豌伸展,將沼泽里的积水逐渐排千。沼泽的中心位置,被挖出了几个大小適中的池塘。清澈的塘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这些池塘不仅可以储存水源,保证四周由地在乾旱时节也能得到充足的灌溉,还为养鱼提供了绝佳的场所,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环绕著这片改造过的区域,已经能看到上千亩土地被整整齐齐地种上了各种作物。嫩绿的小苗从土里探出脑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些都是大豆苗,他们將会把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前来这里开会的村长们,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庄稼把式,他们一眼就看出,这片土地只要开垦得当,日后必定是肥沃无比的上由。
想到这里,他们的內心不禁泛起一丝羡慕,暗暗觉得这些流民真是幸运,竟找到了这样一块宝地。在他们心中,这样的沃土简直就是传家的宝贝,只要悉心耕种,以后这些流民们便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的问题了。
在半山腰上,一排排简陋却整齐的窝棚错落有致地竖立在那里。这些窝棚是屯垦军和流民们亲手搭建的,材料不过是树枝、茅草以及一些破旧的布料,虽然看上去十分简陋,却为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棲息之所。
窝棚排列得横平竖直,秩序並然,远远望去,整个营地竟颇有几分军营的规整与严肃。
此刻,接到召集令的村长们陆续来到营地的广场当中。他们或站或坐,彼此交谈著,眼神中既有对这片土地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即將开始的议事的好奇。
“各位村长,春耕可还顺利?”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
眾人闻声纷纷转过头去,这一看,皆是微微一愣。眼前站著的是一个皮肤黑且粗糙的壮汉,这样的人在米脂的乡间地头並不少见。
然而,仔细端详,他们还是从这张脸上辨认出了会长的轮廓。他们的会长徐晨,以往可是以皮肤俊白而闻名,如今这般模样,著实让大家吃了一惊。
不过,眾人在惊讶之余,心中却莫名地感到更加舒心。因为此刻的徐晨,少了几分读书人的文弱气息,浑身上下散发著与他们这些农户一样的质朴与坚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