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镇北都护府与公民议会(1/2)
第160章 ,镇北都护府与公民议会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2月28日。
延安府的肤施城被冬日的寒冷笼罩著,但在大同社的会议厅內,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一年的征战,大同社的领地面积扩大了三倍,人口也增加了一倍,如此巨大的发展成果,
自然需要对所有成员开一个总结大会,共同回顾这一年的成就与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厅宽明亮,两百多大同社的吏员、作坊的管事和军官们齐聚一堂。他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脸上洋溢著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贺六坐在座位上,眼神中满是羡慕地看著王二和高大壮两人,感慨道:“今年俺是看著你们打了一年的仗了,可俺这边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真是憋闷得慌。”
王二笑著拍了拍贺六的肩膀,打趣道:“太原镇连义军兄弟都打不过,哪里敢授你贺六的虎鬚啊,他们心里清楚,要是招惹了你,那可没好果子吃。”
张献忠也在一旁附和道:“都督如果打关中,自然就用上兄长你了。到时候兄长立下的功劳肯定会更大,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大同社的大功臣。”
然而,高大壮却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说道:“都督要屯垦河套,钱粮都用在河套上了。如果明年朝廷的军队不招惹我大同社,都督估计不会出兵。毕竟屯垦河套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我们的精力都得放在这上面。”
王二等人听了,仔细想了想,纷纷认可了高大壮的想法。都督做事情一向沉稳,不紧不慢。今年扩大了如此多的地盘,的確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巩固。
贺六听了,神情有一丝暗淡,原本期待著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现在看来希望要落空了。
倒是张献忠笑著宽慰道:“都督的想法虽好,但朝廷只怕不会如我们的愿。
大家不要忘了,崇禎小皇帝才登基一年就损失了九边之一的榆林镇。小皇帝今年不到二十岁,
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能忍下这口气吗?
只怕要不了多久,朝廷的大军就会主动进攻过来了。到时候,咱们都有仗可打。”
几人听了,眼前一亮,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而在会议厅的另一角,刘永、李文兵等政务人员则围在一张巨大的河套地区地图前,认真地听著陈子昂讲解。
陈子昂指著地图,神情激昂地说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有了河套平原,哪怕是整个关中的流民过来,我们大同社也不用害怕了。按照二虎探查的情况来看,前套后套可以开拓的田地超过了千万亩。这两地开拓出来,马上就能成为我们大同社爭霸天下的资本,就好似暴秦当年修郑国渠一般,为秦国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文兵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怕没有那么容易。当年以秦国的国力修建郑国渠就用了十年时间,整个郑国渠浇灌的土地也就是400万亩。而我们要开拓整个前套后套,工程量比大秦多了好几倍。真要把河套开拓成为塞外江南,还不知道要多少个十年。
有这功夫,我们夺取整个关中,而后趁著奢安之乱尚未结束,乘机攻占巴蜀,如此我大同社则有秦灭六国的战略態势。”
刘永却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战国的情况。別的不说,光我大同社的积累就远远不如大秦。征服关中需要的官吏,我们没有准备好;占据整个关中,需要十几万兵力,
我们也没有准备好;整个关中有上百万流民,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粮食賑济他们。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同世界,不是朱明天下,要保证百姓能活下来,不能只考虑扩张,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李文兵却满不在意地说道:“粮食不是问题,关中的地主士绅手中有粮。关中8府、21州、95
县,按照我们在米脂一县弄到30万石粮食来推算,整个关中可以弄到3000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养活关中百姓一年不成问题。
而且整个关中的童生、秀才等读书人有几十万,招揽他们为小吏,管理关中不是问题。
我们大同社实行的是耕战体系,关中税收占据大明税收的一成,以此来推算,整个关中有8000万亩田地,按50亩地出一丁来计算,我大同社则可以徵召160万士兵。”
陈子昂听了,不禁咂舌道:“兄长,你这太疯狂了。如此大范围的扩张,我大同社必然被大明士绅腐化,而且我们也难以组织起百万大军。你这种想法是在拿我大同社来冒险,用都督的话来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刘永也严肃地说道:“文兵,你这让我想起了歷史上投鞭断流的符坚,他就是在最兴盛的时候,一败而亡,百万大军说的强势,但谁有能力组织这百万大军?
都不说你招募百万大军的疯狂了,要是大量招收没有考验的读书人,我们大同社只怕要腐化成为大明朝廷,到时候我们十成力只能落实一成,那可就麻烦了。”
李文兵听了,无奈地嘆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这战略太疯狂了,只是看到不断涌入延安府的灾民,內心就无比愤怒,不愿意看到腐朽的大明王朝继续存在下去。
就在气氛热烈討论的时候,突然有人喊道:“都督来了!”
眾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徐晨带著桑文缓缓走进议事厅。眾人看到桑文微微隆起的肚子,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自从徐晨和桑文成亲,如今桑文已经怀胎六月了。
大同社在吞併整个榆林镇之后,社员们对於他们能获取天下有了极大信心,都督的后代则成为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了。这点即便是徐晨也很难改变他们脑海当中的封建思想,他们已经把徐晨看成是封建皇帝一样的统领。
徐晨微笑著向眾人点头示意,然后走到主位上坐下。眾人也纷纷坐好,安静下来,等待著都督讲话。徐晨清了清嗓子,笑著说道:“这一年多来我大同社可谓是喜讯不断,吞併榆林的任务完成不说,还占据了整个河套,让我们大同社有了一块可以屯垦百万农户的土地。可以说,这是我们大同社全体人员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两百大同社成员听了,同时鼓掌,掌声热烈至极,仿佛要把整个会议厅都掀翻。
过了一会,徐晨抬手制止了他们,接著说道:“如今我们大同社地盘扩大了3倍,控制的人口也超过了百万。我打算重新划分地方,我们大同社下辖的地方划分成为三府,分別是延安府、榆林府和云中府。各位社员认为如何?”
“同意!”大同社员们纷纷大声说道,声音整齐而响亮,表达了他们对都督决策的支持。
而后在眾人的推举下,政事堂执政刘永担任延安府知府,李文兵为通判,胡益堂为榆林府知府,蒋乡泉为通判,陈子昂为新的云中府知府,郭铭为通判。
徐晨看著胡益堂和陈子昂两人,认真地瞩附道:“两府是大同社新占之地,你们肩上担子很重,均由、剿匪、除帮派等事务一定要做好。
尤其是云中府,蒙古人比汉人还要多,一定要处理好两族的关係。你要做到既不偏祖汉人,也不偏祖蒙古人,对双方的矛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审理案件也应该召集两族有威望的人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两族百姓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我们的大同社。”
胡益堂和陈子昂两人听了,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都督的嘱託,把工作做好。
徐晨目光坚定,扫视著眾人,接著说道:“虽然我大同社吞併了察哈尔部,成功占据了河套,
这是我们的重大胜利。但大家要清楚,河套的敌人也是最多的。西面有寧夏镇的敌人,他们虽目前看似不足为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北面有林丹汗这个敌人,他虽已元气大伤,但仍有一定的势力;东面还有女真人皇太极,此人谋略过人,女真人的实力並不比我们差。为了应对这种紧张的军事局面,我提议成立镇北都护府。”
眾人闻言,纷纷坐直身子,认真聆听。徐晨顿了顿,继续说道:“任命高大壮为镇北將军,执掌都护府。高大壮你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河套屯垦区。
陈子昂兼任监军,监管整个镇北將军府的军纪作风。郑心泉担任镇北將军府参谋长,你们三人要看护好整个河套地区。”
高大壮、陈子昂和郑心泉三人起身,向徐晨抱拳行礼,齐声说道:“谨遵都督安排!”
徐晨接著说道:“都护府下辖3个旅。原响水堡团赵胜为第三旅长,黄松年任监军,吴亚军任参谋长,你们三人主要防备大同镇和敌人赵胜、黄松年和吴亚军三人赶忙起身,恭敬地回应:“都督放心,定不辱使命!”
徐晨又说道:“原归德堡团王耀文为第四旅长,齐晓云担任旅监军,魏青为旅参谋长。你们三人负责防备寧夏镇明军。
王耀文、齐晓云和魏青三人同样起身领命:“一定不负都督期望!”
最后,徐晨说道:“原骑兵团长孙可旺升为第六旅长,李应驥为旅监军,高烈为参谋长。你们三人负责防备北方的林丹汉。”
孙可旺、李应驥和高烈三人精神抖擞地回应:“都督,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