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纯洁队伍(1/2)
第200章 ,纯洁队伍
刘永听完张献忠的讲述,双眼通红情绪激动地说道:“堂兄的一腔好意终究是错付了+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愤与惋惜,虽然他和刘南卿所走的道路不同,但他清楚,堂兄也是一心想要救国救民、改变天下的。只可惜,刘南卿终究还是被自己想要拯救的那个阶级给害了。
徐晨表情严肃,眼神坚定地说道:“这就是没有分清楚朋友和敌人的下场。天下的利益核心在土地,而土地却掌握在地主手中。想要天下再次安稳,就需要把地主手中的土地重新分到农户手中。刘南卿想要做张居正,但他却不明白,大明的地主阶级已经遇到过一个张居正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人是拿他们的利益来拯救天下,有了那次的遭遇之后,他们是绝不会允许大明再出一个张居正的。”
他顿了顿,接著说道:“这也是我们不接纳地主的原因。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从根本上就是要摧毁地主的利益,双方可谓是你死我活的关係。接纳他们不但不能增加我们的凝聚力,还会让大同社因为利益问题四分五裂。甚至在我们力量衰微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反噬我们,就像现在他们对重民社做的事情一样。”
在场的大同社高层们纷纷点头,认可徐晨的观点。自从大同社攻占榆林镇之后,军力和势力大增,陕北很多地主士绅家族认为大同社有割据西北的可能性,便开始分散投注,
想要加入大同社。但都被徐晨拒绝了,当时徐晨也和大同社高层说过类似的话。
不过,大部分社员虽然迫於徐晨的威望,表面上认可了这个政策,但內心却觉得徐晨有些小题大做。但今天看到重民社的惨痛教训,他们才明白,陕北的地主们现在伏低做小,只是因为他们实力衰弱。一旦他们强大起来,就会马上反噬,下手毫不留情。就像关中大族所说的“寧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这意味著他们连亲人都不肯放过。想到这里,现场每个人都心有戚戚焉,现在看来还是都督更高瞻远瞩,提前看破了这些地主土绅的虚偽面目:
徐晨继续说道:“而大明的农户和工匠就不同了。我们的均田政策就是给农户带去利益,农户有了钱就会需要各种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农户和工匠这二者的关係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
他们在我大同社制定的规则当中是受益者,也是最支持我们的人,是我们最坚定的盟友。所以你们在制定规则、政策、法令的时候,一定要清晰地站稳立场,问问自己,这个规则对工匠有利吗?这个政策对农户有利吗?这个法令是不是保护了农户和工匠?如果做到了,那就是在巩固我大同社的根基;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在瓦解我大同社的根基。”
刘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都督说的话,让我等茅塞顿开。现在我们实行的政策对地主他们还是太过仁慈了,下次的公民议会要多增加工匠和农户的代表。”
李文兵道:“对,早该如此,我们无需接纳地主士绅,因为我们大同社制度的法度已经不需要他们。”
刘永想了想停顿了一下提议道:“某提议要把都督的话形成文件下发给大同社每个成员,凝聚我们內部鬆散的思想。”
刘永出身於与地主商贾有一定关联的家庭,以往他在某些方面会偏向地主士绅。但这次重民社的事件给了他深刻的教训,让他意识到自己太过天真了。他原本以为大同社在损害地主利益后,但天下就稳定了,从长远看他们的利益还是得到了保障的。但现在看来他们就是目光短浅之辈,只顾著眼前的利益,不会想著长远的利益,他们是不会认可大同社对天下的改造。
李文兵第一个站起来表態:“某同意。”
而后他又说道:“我大同社员也应该经歷一番教育来统合思想了。从我们占据延安府、攻破榆林镇之后,有不少人都放鬆了思想上的警惕,娶了那所谓的官家小姐,还学著地主士绅的做派。我认为要调查这些人的家属,查到有这样的社员,在提拔他们的时候要三思而行。”
“俺同意!”
“俺也同意!”眾人纷纷响应,关中大族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大同社员们感同身受,他们残暴的表现嚇住了所有大同社社员,开始本能地排斥那些成为地主士绅女婿的人。当这种情绪成为大势之后,那些原本有不同意见的社员也不敢出声了。
徐晨思考了片刻,最终也同意了这个提议。他知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爭,容不得丝毫软弱。只有明確敌我,整顿內部思想,大同社才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
屁股决定脑袋,这话虽然粗鄙,但却非常实用,都娶了官家小姐了,自然会开始维护地主的利益。现阶段徐晨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大同社最大的敌人就是地主,大同社员不能和他们有太深的接触,更加不允许有很深的利益往来。
刘永的提议得到了大同社高层全体通过。
结束这个討论之后,张献忠站起身来,向眾人说道:“有不少重民社员逃到我们的地盘上来了,都督认为该如何处置他们?”
徐晨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重民社的人虽然和我们志不同道不合,但他们好互在为天下寻找出路,从这方面来说他们是英雄。我们对他们提供一定的保护,让他们来去自由,愿意去哪里就送他们去。”
“遵命!”接著他又继续说道:“现在义军当中有和我们联繫的,他们愿意反正助我们攻破关中。”
大同社的情报工作一直由张献忠负责。自从杨鹤招揽农民军之后,有不少人还是和大同社暗通款曲,主要就是张献忠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他用钱財与那些农民军首领交换有用的情报,双方合作得一直很愉快。但如今,三边將门肆无忌惮地抓捕、迫害他们,这些义军首领已经感到恐慌,所以想要大同社早点打过去。
王二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这段时间有大量的明军土兵逃到我们这里来,他们都是甘肃镇勤王土兵,大明朝廷已经被女真人打的彻底慌乱了,居然想调集万里之外的甘肃镇土兵去救他们。但又不给他们布置合理的补给点,现在整个大明军事力量乱作一团,现在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都督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现在是攻破关中最好的时机。我等应该立刻起兵,进攻关中和寧夏镇。”
贺六也跟著附和:“都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部分將领也纷纷点头,认为现在是出兵的好时机。
然而,刘永却迟疑了一下,说道:“现在即將春耕,如果此时起兵,只怕今年的收成很难保得住。好不容易今年到现在老天爷也没出什么么蛾子,该下雪下雪,该下雨下雨,
要是此时出兵,今年一季的粮食就完了。”
大同社实行的类似府兵制,这种制度有其好处,全民皆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內动员出庞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军费开支也极低。但坏处就是出兵的时候要看农耕的时间,春耕的时候不能出兵,因为士兵要种地,秋收的时候也不能出兵,因为士兵要收割粮食。
要是有一定的粮食储备,土兵还能进行常规模的战爭,但经歷了好几年灾害的大同社是没这个条件的,他们现在是一年招灾,所有人都要饿肚子,粮食储备极其危险,没有任何一点容错余额。
李文兵也不赞同此时出兵,他严肃地说:“我们的粮食一直非常危险,关中这两年也遭灾了,只怕关中的地主士绅也没多少存粮了。要是进攻关中之战拖延下来,到时整个关中就要哀豪遍野了。”
小五道:“虽然关中遍布我们抗旱会成员,他们能提供一定的后勤支持,但这个时间他们也要春耕,如果现在起兵的话,我们很难组织动员他们。”
徐晨听完眾人的发言,沉稳地说道:“不用理会敌人的动作,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足够横扫关中。现在关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没有粮食,即便我们占据关中,该饿死人还是会饿死人,所以我们的军事行动不能影响春耕,不管是我们这里的春耕还是关中的春耕。还是按照原计划春耕之后再出兵。”
王二仔细想了一想徐晨他们的话,最终放弃了他们自认为的大好机会,如果攻克关中不但不能救助关中的百姓,反而会让他们的下场更加悲惨,那他们情愿不出兵。
从徐晨建立大同军开始,这支军队就和明朝所有的军队完全不同。这支军队讲道理、
有道德,以保护百姓为宗旨。这支军队成立5年以来,彻底改变了陕北百姓对军人的负面印象。过去“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的习惯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现在百姓以参军为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大同军当中只会学好,不会变坏,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而大同军强大的战斗力,除了武器的加成之外,良家子兵员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些士兵来自淳朴的百姓家庭,他们怀著保家卫国的信念加入军队,在训练和战斗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和忠诚度。
刘永他们认为这是两汉时期的良家子,唐朝的府兵,但其实徐晨给这支军队注入了后世的灵魂。
崇禎三年(1630年)1月28日,在武家镇练兵的孙磊接到通知,都督府要他去肤施城讲习所开会。
来到讲习所之后,孙磊就发现今天来的人特別多,在肤施城的大同社员几乎都来了。
他当即找到自己武大定,王光恩两人道:“两位哥哥可是知道今天为什么是开会?”
武大定小声道:“可能和关中战事有关,听说关中的大族和重民社闹翻了,双方杀的血流成河,现在是进攻关中的最好时机。”
孙磊激动道:“那感情好,小弟练了整整半年的兵了,就等著去关中建功立业。”
就在这时,李文兵迈著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来坐在首位,其他人也纷纷坐好。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由我来传达都督府的文件,关於112事件有关都督的讲话。”
他先讲一下关中发生的事情,果然和武大定说的没错,孙磊还有不少大同社员都在暗自激动。
但接著他开始宣读文件內容:“下面是有关於都督对112事件的讲话,和都督府的决议。
重民社有此下场,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楚朋友和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