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同来了分田地(2/2)
“王二第一旅扩编为第一师,赵云飞的第五旅扩编为第五师,新增第七师由田见秀当师长,新增第八师,由杨秀头担任师长。”徐晨有条不紊地部署著兵力。
“此次进攻关中的主力就是你们四个师。”徐晨目光坚定地看著王二、田见秀和杨秀头等,6万火器部队,足够打垮关中军事力量。
四人齐声回应:“遵命。”
而后,徐晨看向刘永和李文兵两人,神情变得更加严肃:“今日开始进攻关中之战正式打响。我隨军出征,都督府就拜託你们。
一刘永和李文兵郑重地说道:“我等定不负都督重託。”
战爭命令下达之后,大同都督府宛如一架精密的战爭机器,迅速开动起来。
肤施城的沥青马路上,一片繁忙景象。车马如龙,人声鼎沸,数不清的民夫们正忙碌地驱赶著大车,抬著独轮车,向著关中前进。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陕北春耕结束之后,大同社就以1日10文招募民夫,
到战区运输粮食价格还要翻一倍。延安府的农户们对大同军极其信任,他们踊跃报名,希望能为这场关乎未来的战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量的辐重车满载著粮草、军械和物资,浩浩荡荡地向著甘泉县进发。第一次参与大作战的高一功显得格外激动,他一边用力拉著车,一边兴奋地说道:“这沥青马路就是好走,拉的货多了一倍,但却不觉得累,还极其平稳,就是价格贵了一点,两千两才能修这样一里的路,这就是用钱铺出来的路。”
李自成走在一旁,神情淡然地说道:“这算什么,都督府为了这场大战光发行的战爭债券就超过了300万两,从肤施城到甘泉县一路200余里沥青马路也不过就费40万而已,但这让辐重车多运一倍的粮食就值得。”
他拍了拍高一功的肩膀,鼓励道:“你好好办事,这次只要关中被拿下了,都督府必然会大量缺少人手,到时候俺运作一番,爭取让你可以成为一县的转运司曹。”
高一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坚定地说道:“姐夫,放心,俺不会让你失望。”他们的身影融入了这忙碌的运输队伍中。
肤施县,嶗山镇。
阳光洒在镇山之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黄。李过全副武装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身后整齐地排列著五百士卒,肃穆无声。镇上上千男女老少围在四周,眼中满是不舍,他们紧紧地盯著自己的亲人,仿佛要把他们的模样刻在心里。
只有镇上的小孩还不懂得离別的愁绪,一脸好奇地看著这热闹的场景,仿佛在看一场盛大的表演。
李过终究还是参军了。他在军官训练班里面刻苦训练了半年,然后以一名民兵连长的身份来到嶗山镇,组织当地民兵训练。三天前,都督府下达了命令,要求嶗山镇下属各村土兵集结,去甘泉县加入新组建的第五师。
此时,嶗山镇镇长连同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抬著几坛酒,缓缓走来。他们神情庄重,依次给这些即將出征的土兵每人倒了一碗酒。
镇长端起酒碗,大声说道:“喝了这碗践行酒,不要给嶗山镇的老少爷们丟脸,要建功立业。”
李过等人毫不犹豫地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顺著喉咙流下,仿佛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热血。
“还要活著回来。”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声音带著一丝颤抖。
喝完酒之后,李过迈开大步踏上了道路,士卒们紧紧跟在他的身后,鱼贯而行。他们的脚步虽然沉重,但却义无反顾,带著整个嶗山镇的期望,向著未知的战场前行。
3月27日。
甘泉县军营,营地上旌旗飘扬,猎猎作响。以甘泉县为中心,无数的士兵如同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踏入这军营当中。他们有的脚步匆匆,有的神情疲惫,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著坚定的光芒。
士兵们进入营地后,开始接受紧张的整编和训练。他们认真地听从上级的指挥,熟悉著新的队列和战术。营地当中喊杀声不断,迴荡在整个军营当中。
赵云飞、刘亚雄、陈诚三人站在一旁看著自己的部下训练。
陈诚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这批土兵员的质量不差。队列模样比我们当初好多了。”
刘亚雄也笑著附和道:“他们平时虽然种地,但空閒时间也在训练。从我们占据延安府算起,他们也接受了三年的训练,如果他们还不比当初我们要强,那我就要审问那些民兵队长是如何训练的了。”
赵云飞皱著眉头,问道:“对面的情况如何?”
陈诚收起笑容,严肃地回答道:“明军增加了5000援军,不过马俊豪非常警惕,在知道我们这边不断的徵兵之后,他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富县当中,看样子是打算严防死守了。”
刘亚雄冷笑道:“想死守,问过我军的重型火炮再说。”
这次延安府赵云飞的第五师安排了一个炮兵团,12门轻型火炮,12门重型火炮,最重要的是都督府点开了新的炮弹科技树,开弹,一枚炮弹的杀伤力变得更大了,最適合用开蛋洗城楼。
崇禎三年(1630年)4月2日。各地士兵集结完成,从延安府带来的火炮,火枪也下发到位,第五师满员。
赵云飞当即带领第五师直扑富县,第五师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划破了平静的关中大地,开启了大同军进攻关中的第一枪。
4月4日,大同军1万6千大军抵达了有1万五千人驻守的富县。
而后开始在城下10里安营扎寨。营地中,帐篷林立,炊烟畏,士兵们忙碌地进行著各项准备工作,气氛紧张而有序。
富县城內,参將马俊豪、参將杜弘域、游击將军李英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城下的大同贼寇。
杜弘域一脸急切地说道:“將军为什么不出战挫挫敌人的锐气?”
马俊豪无奈地嘆了口气,说道:“因为此时出战遭受打击士气的只能是我们,我和赵云飞对峙了两年了,太了解他的本事了,只要露出破绽就会被他抓住,而后就损失惨重。
守城是减少损失最好的方法,我已经向总督府求援了。我们现在死守等援军就可以。”
大明將门基本上没什么好人,说他们是土匪无赖一点也不为过。在这两年的对时当中,马俊豪的小动作不断。他时不时地派出小股部队去骚扰大同军,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但每次赵云飞坚决打击他的这种动。在损失几百土兵之后,他再也不敢做这种小动作了。
但这个时候,抗旱会却来到了他的地盘上。马俊豪最开始对这事还不清楚,以为只是一些普通的民间组织。结果没多久,抗旱会就蔓延到上百个村落,这让他大为吃惊。他当即就派遣士兵想要抓住抗旱会成员。
可是,他派遣的士兵少了,就会被这些“刁民”抓住破绽,用火枪、火炮、手榴弹把自己的部下给歼灭;要是派兵多了,这些“刁民”就会成群结队地逃到大同社的地盘。以至於他不敢轻易围剿。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隱蔽集结打个突然袭击,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抗旱会的报復很快就来了。有一次,他出城打猎,突然从天而降的炸药包直接丟到他身边,还好他反应快逃过一劫,但他的家丁直接被炸死了十几人。
从那之后,他就知道了,剿匪不能太严,容易拼个两败俱伤。后面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不管乡村的事情,大同社也不在富县內搞事情。但如今大同军兵临城下,这种微妙的平衡即將被打破,一场激烈的战斗似乎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