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觉醒拷餉技能的刘宗敏(1/2)
第210章 ,觉醒拷餉技能的刘宗敏
崇禎三年(1630年)4月24日。
耀州城上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耀州城门缓缓打开,发出沉重的哎呀声。
尤世辛身著破旧的鎧甲,满脸疲惫与无奈,双手高高举起自己的战刀,声音颤抖却又清晰地说道:“罪人尤世辛,向都督请降。”
此前,尤富把徐晨提出的条件带回之后,尤世辛沉思许久,他投降不要紧,
但不能连累家族。他的兄长尤世禄还在大明当总兵,家族的声誉和地位在他心中有著重要的分量,战败投降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他转身就加入了大同军,尤家在大明就难以立足。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他最终果断选择了接受成为所谓的公民议会议长这一安排。
徐晨骑著战马上前去,伸手接过尤世辛的战刀,看著尤世辛说道:“以后不可做这无赖之举,要多为国为民出份力。”
尤世辛听后,脸上露出一丝尷尬,连忙点头道:“是!”
隨后,大同军迈著整齐而坚定的步伐,排著队列进入了耀州城。土兵们自光炯炯,士气高昂,他们迅速接管了粮仓、武库、县衙等关键地区,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平稳有序。
明军土兵们则一脸庆幸和高兴的走出城池,他们被大同军收缴了武器,然后被看押在城池之外。终於不用打仗,想到自己还有地可以分,这些人甚至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了。
徐晨等人进入耀州府衙之后,找出了耀州的由籍和户籍。
当他看到这么大一个耀州,在籍的由地竟然只有二十万亩时,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毫不犹豫地把由籍狠狼地丟在地上,冷笑道:“这玩意也只能骗骗大明朝廷了。”
耀州有铜官,宜君两县,但一个县却只有不到10万亩的土地,这让徐晨如何相信,这种田籍就说明耀州的问题很大,当地大族私吞的土地非常多,需要下一番大力气来清洗当地士绅。
徐晨转过身,看著一眾將领,严肃地说道:“有谁愿意留在耀州,完成丈量土地、均田、清洗大族的任务?”
他的声音在府衙內迴荡,然而现场却一时安静下来。此刻,长安就在不远处,对於这些將领来说,那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谁愿意留在这耀州呢?
徐晨的目光落在了张献忠身上,
张献忠察觉到徐晨的目光,心中一紧,连忙上前一步,赔笑著说道:“都督,您是知道俺老张的,虽然大字勉强认识一箩筐,但俺算数不行啊,一看到那些数字头就痛。你想让我完成这任务,只怕连田地多少,俺都算不清楚。”他一边说著,一边挠著头,脸上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徐晨又把目光转向王二。
王二见状,急忙抱拳说道:“都督您是了解俺的,打仗还勉强行,当官真不行啊。这你要找也应该找朱治他们,他们是读书人,適合处理政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诚恳,希望能逃过这一差事。
徐晨看著眾人的反应,心中有些无奈,但他知道耀州的情况复杂。需要矫枉过正,朱治他们反而不適合了,需要一个大砍大杀的人把耀州的蛀虫全部弄死。
他严肃道:“耀州情况复杂,现阶段还是要以军事镇压为主,尤其是要把当地的大户给清洗乾净,方便我们大同社未来施政。”
忽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合適的人选。他眼晴一亮说道:“任命刘宗敏为耀州知州。”
他记得刘宗敏就是第一师的团长,从他歷史上的手段来看,他是最適合做事的事情的。
张献忠一听,马上拍手叫好道:“刘宗敏虽然看上去是个粗人,但却胆大心细,是成为耀州知州的好人选。”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觉得刘宗敏確实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总之自已没有留在耀州就行。
而就在这个时候,下面的士兵来报,说是朝廷派来使者说是想要议和。
张献忠笑道:“朝廷的这些狗官是被我军的气势给嚇到了,我们距离长安还有200多里,他们议和的人就到了。”
王二冷笑道:“还有什么好议和的,自三月出兵以来,我军势如破竹,明军根本没有办法给我军带来任何麻烦,他们有什么资格议和,有什么条件谈议和。”
朱治想了想道:“他们有心意和我们就谈,能减少一些伤亡,让我军快速攻占关中也是好的,不过议和的条件得以我为主。”
徐晨道:“把那使者带上来,看看他洪承畴带来什么议和条件。”
没多久洪承畴的使者就来到府衙。
“子瞻,你没有死!”大同军参谋李强惊喜道。
“守谦,是你?”罗伟也惊喜的看著那人。
两个重民社社员抱头痛哭,张献忠等人以一副玩味的表情看著二人。他们对重民社不屑一顾的,玩结社居然让一群地主给屠杀了。真给他们会社丟脸。
倒是徐晨很有感触,虽然双方走的不是同一条道,但他们也在探索救国,错误的道路也是鲜血留下来的经验,尤其是重民社惨烈的下场,让他有几分回看歷史的感。
而且重民社在关中有根基,所以这次出兵,他把原重民社员带在军中,方便大同社占据关中后,稳定关中。
罗伟整理了一下心,而后对徐晨行礼道:“多谢都督拯救我等重民社员。”
徐晨道:“感谢的话稍后再谈,洪承畴想如何议和?”
罗伟道:“洪都督打算以双方战线为基准停火,关中明军可以加入大同军,
共建公民之国,双方以公民议会的名额,確定统治的州县。”
张献忠耻笑道:“洪承畴倒想的好,居然还想和我们都平起平坐,他有这资格吗?”
徐晨淡然道:“我们的条件是洪承畴献出长安城无条件投降,大同社可以保证他和他部下人身財產安全,他想要去大明就去大明,除此之外的条件,我们通通不答应,关中的城池我们自己会取。”
居然还想弄个联合政府,洪承畴倒是想得美。
罗伟满不在意道:“都督没有其他条件了。”
徐晨摇头表示没有。
罗伟道:“那么我就把这条件带回长安城。”
他对洪承畴也没有好感,重民社更讲忠义,而洪承畴此举可谓是不忠不孝,
要不是看在洪承畴保住了自己的小命,他都不愿意来耀州。
大同军在耀州休整了1日之后,大军再次集结。土兵们精神抖数,士气高昂,继续向著长安城进发。
留守在耀州的刘宗敏和鹿信两人看著向长安进发的大军,一时间都有点迷茫了。
昨天他还在营帐中,和鹿信商议著一些军中事务,忽然就得知自己被任命为耀州知州。
刘宗敏听到这个消息,瞪大了眼睛,一脸愣然,转头看向鹿信,挠了挠头说道:“老鹿,你看俺这光长肌肉不长脑子的人也能当知州?这不是开玩笑嘛。”
鹿信笑著拍了拍刘宗敏的肩膀,说道:“都督给你这个任命,那是看得起你,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咱大同社又不是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文武不分家。军中那么多將军、参谋可都是读书人,现在你一个大老粗,当个耀州知州又怎么啦?这是个机会,好好干!”
鹿信虽然安慰了他,但现在他看到徐晨他们带领大军离开了,整个人一脸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事?
他一脸茫然地问道:“鹿信,这知州该怎么当啊?俺可从来没干过这事儿。”
虽然徐晨交代要他丈量土地,均田,清理大族,但他一时间还不知道从何地下手?
鹿信思索了一下,说道:“这还不好办,你就学著都督做就是了。都督平日里是怎么处理事务、怎么为百姓谋福利的,你就照著做。”
刘宗敏眼睛一亮,顿时恍然大悟道:“俺知道该怎么做了。多谢老鹿指点。”
很快,整个耀州的大街小巷中,都有大同军的士兵拿著锣鼓,一边走一边大声敲喊道:“青天大人审案了,有冤屈的百姓可以上告。”
“青天大人审案了,有冤屈的百姓可以上告。”那响亮的声音在街道上迴荡,吸引了不少百姓的注意。
耀州距离延安府比较遥远,当地也没有抗旱会组织。百姓们大概也知道有大同军这个“叛逆”势力,但由於各种谣言的传播,他们对大同社並没有太大的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